[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客流的列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91920.2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67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董英荣;李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Q50/30 | 分类号: | G06Q50/30;G06Q1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2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客流 列车 运行 延误 调整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客流的列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列车调整类别,是晚点列车,或是晚点列车前方调整范围内列车;
晚点列车根据上下车客流计算停站时间,晚点列车前方调整范围内列车根据列车位置计算停站时间,根据行车约束对计算停车时间进行优化调整;
选择提速后能补偿的时间差与调整停站时间后的晚点时间最接近的运行等级为初始计算等级,根据行车间隔约束对初始计算等级进行优化调整;
通过以下公式对列车晚点情况进行判断:,式中,为延误时间,、为车次为的列车在车站的实际到站和计划到站时刻;当时,判定为列车延误,其中为常数;
通过以下公式对晚点列车前方需调整的列车范围进行判断:,式中,为区间的运行缓冲时间,为车站的停站缓冲时间,则需调整前方列车范围是晚点列车前方未到达站的所与列车;
是晚点列车时,根据进站客流和下车客流初步计算停站时间,计算公式:,式中,为车次为的列车在车站计算停站时间,为开关车门的时间,为车次为的列车在车站的上车客流量和下车客流量,为列车的车门数;
是晚点列车前方需调整列车时,根据列车位置初步计算进行延迟后的停站时间,计算公式:
,式中,为列车所在车站位置,为车站的停站时间可调区间的上限值;为车次为的列车在车站的计划停站时间;
是晚点列车时,依据最小停站时间约束、不得早发车约束和车站停车时间调整量约束,得到停站时间可调整上下限值: ,式中,为车站的最小停站时间,为车次为的列车在车站的计划离站时刻,为车次为的列车在车站的实际到站时刻,为车站的停站时间可调区间的上下限,为车次为的列车在车站的实际停站时间和计划停站时间;
当计算停站时间小于可调整区间下限值时,取最终停站时间为;当大于可调整区间上限值时,取最终停站时间为;否则取最终停站时间为;
是晚点列车前方需调整列车时,依据最大停站时间约束、车站停车时间调整量约束,得到停站时间可调整上限:,式中为车站的最大停站时间,当计算停站时间大于可调整区间上限值时,取最终停站时间为;否则取最终停站时间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流的列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提速后能补偿的时间差与晚点时间最接近的运行等级为初始计算运行等级;
满足与前方列车最小间隔约束的运行等级为约束等级;
取上述两者较低的运行等级为最终调整后的运行等级。
3.一种基于客流的列车运行延误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行信息获取模块,基于ATS系统,获取列车运行图及缓冲时间,列车实时位置,列车实际到发时刻,列车停站时间约束,列车停站时间调整约束,列车区间运行等级设置等数据;
列车类别判定模块,判定列车是否为晚点列车,是否晚点列车前方调整范围内列车;
停站时间计算模块,根据列车类别,初步计算停站时间;
若列车为晚点列车,则根据上下车客流计算停站时间;若列车为晚点列车前方调整范围内列车,则根据列车位置计算停站时间;
停站时间优化模块,根据最大最小停站时间约束、不得早于计划发车约束、与前车保持最小行车间隔约束,对停车时间计算模块的输出进行优化调整;
运行等级计算模块,选择提速后能补偿的时间差与晚点时间最接近的运行等级为初始计算等级;
运行等级优化模块,根据与前车保持最小行车间隔约束,对运行等级计算模块的输出进行优化调整;
通过以下公式对列车晚点情况进行判断: ,式中,为延误时间,、为车次为的列车在车站的实际到站和计划到站时刻;当时,判定为列车延误,其中为常数;
通过以下公式对晚点列车前方需调整的列车范围进行判断:,式中,为区间的运行缓冲时间,为车站的停站缓冲时间,则需调整前方列车范围是晚点列车前方未到达站的所与列车;
是晚点列车时,根据进站客流和下车客流初步计算停站时间,计算公式:,式中,为车次为的列车在车站计算停站时间,为开关车门的时间,为车次为的列车在车站的上车客流量和下车客流量,为列车的车门数;
是晚点列车前方需调整列车时,根据列车位置初步计算进行延迟后的停站时间,计算公式:
,式中,为列车所在车站位置,为车站的停站时间可调区间的上限值;为车次为的列车在车站的计划停站时间;
是晚点列车时,依据最小停站时间约束、不得早发车约束和车站停车时间调整量约束,得到停站时间可调整上下限值: ,式中,为车站的最小停站时间,为车次为的列车在车站的计划离站时刻,为车次为的列车在车站的实际到站时刻,为车站的停站时间可调区间的上下限,为车次为的列车在车站的实际停站时间和计划停站时间;
当计算停站时间小于可调整区间下限值时,取最终停站时间为;当大于可调整区间上限值时,取最终停站时间为;否则取最终停站时间为;
是晚点列车前方需调整列车时,依据最大停站时间约束、车站停车时间调整量约束,得到停站时间可调整上限:,式中为车站的最大停站时间,当计算停站时间大于可调整区间上限值时,取最终停站时间为;否则取最终停站时间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192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