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氯化钠热压烧结的纳米银线导电墨水烧结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91885.4 | 申请日: | 2018-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5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韩永典;杨佳行;徐连勇;荆洪阳;赵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H01B13/00;H01C7/00;B22F1/00;B22F9/24;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李薇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氯化钠 热压 烧结 纳米 导电 墨水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旨在低温下进行纳米银线烧结方法,包括制备长径比大的纳米银线,配制纳米银线异丙醇导电墨水,将纳米银线分散于异丙醇溶剂中,超声分散,制备银含量为3g/L的纳米银线导电墨水。用注射器注射至干净的笔芯中,在爱普生相纸上涂写方块电阻。先采用NaCl溶液进行化学烧结,然后放置于烧结台上,在150℃下,3.0×104Pa压力下,热压烧结30min。用四探针测电阻法测量所有方块电阻的电阻值。本发明将纳米银线导电墨水进行低温NaCl‑热压烧结烧结,探索纳米银线低温烧结的最佳工艺参数,以弥补传统热烧结纳米银线导电墨水烧结温度高和对基底破坏严重的缺点,设定出烧结温度低、烧结温度短且烧结后导电性优良纳米银线导电墨水工艺参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氯化钠热压烧结的纳米银线导电墨水烧结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电子显示设备的发展。电子显示中电子触摸屏的发展以及透明导电薄膜的出现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电子科技时代。透明导电薄膜作为显示领域所有产品的关键环节,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效能。其中柔性电子设备成为未来电子设备发展的方向之一,所以需要优良的柔性导电薄膜。由于纳米银线具有较好的机械稳定性、无毒、低成本以及可以进行卷对卷连续生产,成为替代传统氧化锡锢(ITO)的首选材料。纳米银线导电薄膜的导电性会受到纳米银线之间的节点电阻影响,进行长度在20μm-40μm的纳米银线的烧结,降低节点电阻,提高导电薄膜的导电性。
要达到上述目标,首先要制备具有较好性能的纳米银线导电墨水,对获得的导电墨水进行烧结。在采用传统的纳米银线热烧结中,由于纳米银线表面附着PVP有机物,在刚开始加热过程中,去除附着在纳米银线表面的PVP,使得纳米银线实现搭接,降低导电薄膜的电阻。当温度升高时,纳米银线端头发生烧结,纳米银线之间形成有效的导电通路。但是由于烧结需要较高的温度,会对导电薄膜的基底造成破坏,降低薄膜的机械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氯化钠热压烧结的纳米银线导电墨水烧结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NaCl-热压烧结替代热烧结,利用NaCl进行化学烧结,去除纳米银线表面的有机物,再施加压力,增加的外加负载,使得纳米银线的烧结驱动力增加,降低纳米银线烧结温度,提高薄膜的导电性,减少对薄膜基底的破坏,使得纳米银线在低温下可以获得较好的银线接头,降低纳米银线之间的节点电阻,提高纳米银线薄膜的导电性,保留薄膜基底的机械性能。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纳米银线导电墨水烧结薄膜,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步骤1,将纳米银线分散于异丙醇中,得到纳米银线浓度为3-6g/L的纳米银线墨水;
步骤2,将所述纳米银线墨水写到爱普生相纸上,得到方块电阻;
步骤3,将所述方块电阻浸润在0.5-2.0mol/L NaCl溶液中20-40min,然后用蒸馏水漂洗以去除残留的NaCl后干燥;
步骤4,将所述干燥后的方块电阻于140-160℃、2.5-3.5×104Pa条件下热压烧结20-40min,得到纳米银线导电墨水烧结薄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的干燥方式为于30-50℃温度下,利用吹风机吹干。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纳米银线通过多元醇法制备,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18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