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粉枝柳无性繁殖成活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9507.2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9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秦光华;于振旭;宋玉民;乔玉玲;彭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10 | 分类号: | A01G2/10;A01G2/30;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志坤 |
地址: | 250014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粉枝柳 无性繁殖 成活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粉枝柳无性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种条选择,接穗制取,砧木制取,嫁接,温室扦插,插床准备,温室扦插,扦插后管理,大田移植,移植苗的管理;本发明充分利用不同柳树种间的扦插生根差异和嫁接愈合能力差异,将扦插生根困难的粉枝柳嫁接到旱柳砧木上,提高了粉枝柳的无性繁殖成活率,成活率可达90%以上,由于是无性繁殖,能够固定粉枝柳的性状,非常适合种条较少的粉枝柳优良新品种的快速扩繁。此外,本发明的育苗技术和需要的育苗设施简单,能够为育苗者所掌握,也比较适合目前的苗木生产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苗木无性繁殖技术,具体为一种提高难生根柳树种粉枝柳育苗成活率的无性繁殖技术。
背景技术
柳树有500多种,不同柳树种扦插生根难易程度不同,旱柳、垂柳等扦插生根容易,育苗成活率较高,一般为90%以上,而粉枝柳扦插生根较难,育苗成活率较低,一般为20-30%之间。不同柳树种间嫁接成活率也有差异,粉枝柳嫁接在不同的柳属上,成活率不同。利用种子进行粉枝柳苗木繁育存在种子收集困难,种子活力保存时间较短,繁育的苗木形态变异大,生长量参差不齐,优良性状不能固定等问题。目前尚无关于粉枝柳无性繁殖的报道,因此,亟待提供一种提高粉枝柳无性繁殖成活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粉枝柳无性繁殖方法,采用嫁接培育的方法,将扦插生根困难的粉枝柳嫁接到旱柳砧木上,提高了粉枝柳的无性繁殖成活率,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不同柳树种间的扦插生根差异和嫁接愈合能力差异,提高粉枝柳无性繁殖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粉枝柳无性繁殖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条选择:选择粉枝柳优良品种1-2年生苗木苗干或者幼龄树木上的直径为0.5-1.0cm的枝条,苗木或者枝条健壮无病虫害,侧芽饱满;
1-2年生苗木苗干或者幼树1-2年生枝条生理年龄小,嫁接后更容易愈合成活。直径小于0.5cm的枝条太细弱,嫁接后不利用愈合成活;大于1.0cm的枝条嫁接时要选择更粗的砧木,直径较大的砧木不容易找到,不方便嫁接,因此需要选择直径0.5-1.0cm的枝条。
(2)接穗制取:将种条截短,制成长3.0-5.0cm,仅保留顶部1个叶芽的接穗;接穗底部用嫁接刀削成外宽内窄的楔形,削面长1.5-2.0cm左右,保持削面平滑;
接穗一般制成3.0-5.0cm,太短不方便嫁接操作,太长浪费种条材料。一个叶芽就足以保证嫁接成活,太多叶芽不仅浪费种条材料,而且在成活期容易消耗接穗营养,降低成活率。削面长度太短不利于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而紧密结合是保证嫁接成活的重要保证。太长造成接穗嫁接面创口面积太大,不利于接穗与砧木的愈合,也需要更长的砧木,造成砧木的浪费。
(3)砧木制取:选取旱柳1-2年生健壮苗木苗干或者幼龄树木上的枝条做砧木,砧木长6.0-8.0cm,利用嫁接刀在砧木上端通过髓心纵劈一刀,形成纵深1.5-2.0cm左右的劈口;
1-2年生的砧木生理年龄小,更容易嫁接愈合,2年生以上的砧木生理年龄大,不利于嫁接愈合。自然条件下生长的1-2年生的砧木直径一把在6.0-8.0cm之间。砧木劈口长为1.5-2.0cm,是为了与接穗削面长1.5-2.0cm相匹配,使砧穗结合更加紧密严合,提高嫁接愈合成活率。
(4)嫁接:用嫁接刀将砧木劈口撑开,将削好的粉枝柳接穗插入砧木劈口中;
(5)温室扦插:将步骤(4)嫁接好的砧穗按照4-6cm╳4-6cm的株行距直插于温室沙床中;
(6)扦插后管理:扦插后保持棚内温度18-23℃,相对湿度70-90%,自然采光,每天进行适当的通风透气和喷水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95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