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86728.4 | 申请日: | 2018-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2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闵洁;张培林;庞中海;武建军;刘伟凯;霍有;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太原荣信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9 | 代理人: | 杨凯;连慧敏 |
| 地址: | 0370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钛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干燥磨粉:将市售钛粉在100-150℃进行真空干燥处理12-24h,随后装入球磨罐中进行球磨,控制球料比为5:1-30:1,转速为150-300r/min,球磨时间持续10-30h,得到平均粒度5-10μm、纯度99%-99.9%的粉料;
S2、混粉:将骨料、导电剂、电阻料及步骤S1中得到的钛粉按比例依次置入混粉设备,充分混合;
S3、一次焙烧:将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料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中,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炉中进行烧结,得到一次焙烧粉料;
S4、混捏:将步骤S3中得到的一次焙烧粉料与粘结剂进行混捏得到糊料,混捏温度为160℃-180℃,混捏时间为1.5-2.5h,混捏后糊料进行凉料排除挥发份、沥青烟气等;
S5、预成型:将步骤S4中混捏后的糊料倒入成型模具中,通过模压预成型,然后脱模,预压压力为25MPa,预压时间5min;
S6、轧片:将步骤S5中预成型后的生坯制品进行破碎轧片;
S7、磨粉:步骤S6中破碎轧片的生坯制品采用雷蒙磨粉机进行磨粉,制成过800目筛网的料粉混合均匀;
S8、等静压成型:将步骤S7中磨粉后混合均匀的粉料装入橡胶模具中,封口,冷等静压成型,成型压力为150MPa,保压7min,成型后的生坯体积密度为2.3-2.5g/cm3;
S9、二次焙烧:将步骤S8中等静压成型的生坯装入焙烧炉中进行焙烧得到二次焙烧品,焙烧温度为20℃-1250℃,并在1250℃温度下保温48h,焙烧时间为400-500h,出炉后自然冷却至常温;
S10、浸渍:将步骤S9中的二次焙烧品放入浸渍罐中,加入中温沥青进行浸渍,浸渍温度为200℃,浸渍压力为7-15MPa,浸渍时间为2-3h;
S11、三次焙烧:将步骤S10中的浸渍品入焙烧炉中进行焙烧得到三次焙烧品,焙烧温度为20℃-1250℃,并在1250℃温度下保温48h,焙烧时间为400-500h,出炉后自然冷却至常温;
S12、石墨化提纯:将步骤S11得到的三次焙烧品的产品放入艾奇逊石墨化炉中,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通过电流将焙烧品加热到2750-3200℃,使二维结构炭制品转换为三维石墨网格结构,视产品规格大小送电8-10天;
S13、后续加工:将进行了石墨化提纯后的制品经过破碎、碾磨工艺加工成为所需要的粒径,并将碾磨、筛分后的粒径进行分级处理;
骨料为各向同性石墨粉,各向同性石墨粉的粒度D50为10-30μm、体积密度≥1.80-2.20g/cm3;
导电剂为炭黑,炭黑粒度D50为10-20μm;
电阻料为沥青焦,沥青焦粒度D50为10-20μm、真密度≥2.10/cm3、灰分≤0.3%、含硫量≤0.5%、挥发份≤0.5%;
粘结剂为中温煤沥青,中温煤沥青软化点为83-86℃,结焦值为≥51%,灰分≤0.25%,喹啉不溶物≤0.35%;
浸渍剂为中温煤沥青,中温煤沥青软化点为83-90℃,结焦值为≥48%,灰分≤0.25%,喹啉不溶物≤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672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