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溴甲酚紫与杜氏小管联合高效检测食醋中产气菌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83057.6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2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甘学锋;马益;孙洪瑶;杨莉;陈娜;谭檑;文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清香园调味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04 | 分类号: | C12Q1/04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龚海月 |
地址: | 62170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气菌 培养基 培养液 气菌 小管 醋液 食醋 葡萄糖溶液 高效检测 溴甲酚紫 配制 溴甲酚紫指示剂 检测结果 灭菌 浑浊 紫色 接种 繁殖 联合 生长 观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溴甲酚紫与杜氏小管联合高效检测食醋中产气菌的方法,配制适于食醋中产气菌生长繁殖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溴甲酚紫指示剂,另配制含量接近13.5%的葡萄糖溶液,培养基与葡萄糖溶液分开灭菌后再组合用于产气菌的培养,待测醋液的pH调至6.5‑7.0后接种到培养基上,33±1℃培养48±2h后观察,若培养液为黄色或者杜氏小管中有气泡或者培养液浑浊,则说明被测原样中有产气菌;若培养液为紫色且杜氏小管内无气泡,则说明被测原样中无产气菌。本方法能够准确区分被测醋液中产气菌的含量级别,并且对于产气菌含量较低的醋液也能够准确判断其含有产气菌,检测结果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醋质量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溴甲酚紫与杜氏小管联合高效检测食醋中产气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醋是中国各大菜系中传统的调味品,据有文献记载的酿醋历史约有三千多年。食醋不仅有酸味,还有一定的鲜味、甜味和香气,它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并且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防治多种疾病。食醋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蒸煮、制曲、糖化、酒精发酵等工艺生产出来的调味品,营养极其丰富,主要成分为醋酸,还含有琥珀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等多种有机酸,同时还含有氨基酸类、糖类、脂类、无机盐类、维生素等,因此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食醋灭菌工艺中,仍然有耐高温、厌氧的产气菌存活下来,而产气菌的繁殖会导致食品包装瓶涨瓶,引起食醋生产过程中涨罐等问题,因此需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食醋中产气菌的检测方法,使企业的食醋质量风险降到最低。
现有的行业技术是MRS法用作培养基检测产气菌,这是一种通用方法,但不适用于食醋,通过这种方法,无法检测出食醋的产气菌,无法及时发现生产上的不合格品,导致市面上出现涨瓶、涨袋等现象。
中国专利申请文件CN104313112A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食醋中产气、产膜菌的培养基及检测方法,以土豆、葡萄糖、酵母膏、牛肉膏和硫酸铵等原料制成液体培养基,以装有杜氏小管的试管接种待测食醋样品后培养72小时进行观察,可在一定程度上检测食醋中的产气、产膜菌,但是培养时间较长,效率不够高,且不能全面检测产气菌,当食醋中的产气菌含量较低时检测不出来,因此检测结果不够准确。
中国专利申请文件CN105002260A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引起酱油变质的微生物的培养基及检测方法,以蛋白胨、酪蛋白、酵母膏、牛肉膏、葡萄糖和氯化钠为原料制成液体培养基,调节pH至5.0±0.2,灭菌后接种待测酱油样品,培养后观察结果,利用甲基红指示剂检测培养液颜色是否变黄从而确定被测酱油样品中是否具有产气菌。该方法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准确地检测酱油中是否含有产气菌,但是将该方法用于食醋中产气菌的检测,发现其检测限较高,当酸性调味品中的产气菌含量较低时,检测不出来,影响对食醋质量的准确判断,基于此,需要建立一种能够快速检测食醋中产气菌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利用溴甲酚紫与杜氏小管联合高效检测食醋中产气菌,全面检测食醋中的产气菌种类,并且降低检出限,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溴甲酚紫与杜氏小管联合高效检测食醋中产气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培养基
称取溴甲酚紫0.1g,加入95%酒精定容至100mL,制成溴甲酚紫溶液;
称取牛肉膏2-3g、蛋白胨3-5g、硫酸镁0.55-0.60g、硫酸铵1.60-1.65g和磷酸氢二钾0.2-0.3g,用蒸馏水搅拌溶解并定容至1000mL,待液体均匀后加入2mL所述溴甲酚紫溶液,置于烧杯中,即成目的培养基;
另称取13.5g葡萄糖,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制成质量含量接近13.5%的葡萄糖溶液并置于锥形瓶中;
(2)培养基分装与灭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清香园调味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清香园调味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30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菌种筛选及优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快速评价柑橘溃疡病药剂药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