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麦HsfA2亚族基因在酵母中耐热性的鉴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8343.3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2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良;张华宁;刘子会;张红梅;张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81;C12N1/19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张晓龙 |
地址: | 05005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亚族 耐热性 重组载体 小麦 酵母 基因 阳性酵母克隆 转化酵母细胞 大肠杆菌 恒温培养箱 线性化载体 热激处理 梯度稀释 序列测定 重组反应 转化酵母 培养基 空载体 测序 酶切 拍照 筛选 生长 观察 转化 | ||
本发明涉及小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过转基因酵母进行基因功能鉴定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遗传转化小麦A2亚族热激转录因子基因的酵母细胞耐热性的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小麦作为世界范围内一种重要的作物,其产量越来越受到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我国温带小麦在生育期间经常遭受干热风危害,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均不同程度降低,一般年份造成小麦减产5-10%,偏重年份达 30%。因此,提高小麦耐热性,创制小麦耐热新种质、培育耐热性强的品种是降低高温胁迫危害的关键。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相关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植物对高温胁迫响应和诱导相关信号传导途径成为可能,同时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作物耐热胁迫能力成为现实。而解析小麦高温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挖掘优质的抗逆基因是关键。
由于植物的不可移动性,导致其会持续的暴露在热胁迫环境当中。为了适应这种长期的胁迫环境,植物进化出一套应对胁迫的响应网络。热激转录因子(Hsf)是热胁迫传导链的末端调控元件,能够通过激活热胁迫和其它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植物耐热性,是优异的作物品种改良基因资源。
自酵母Hsf首先被发现以来,模式植物拟南芥和番茄Hsf家族得以重点研究,近年来,多种作物的Hsf家族基因被生物信息学推测和报道。不同作物家族基因数量不等,拟南芥和番茄分别有21个和24个Hsfs,大田作物Hsf家族基因数目多,玉米有30个,小麦热激转录因子家族至少有56个小麦Hsfs被识别。研究表明,Hsf家族包括A、B和C家族,不同家族细分多个亚族,每个亚族又包括不同的基因成员。A2亚族基因不仅参与植株基础耐热性调控,与植物的获得耐热性密切相关,在热胁迫后期及恢复阶段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因此,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和准确性好的小麦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小麦
(1)利用重组反应系统设计扩增小麦
(2)利用限制性内切酶
(3)利用热激法将反应产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 TOP10感受态细胞,37℃倒置培养过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83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