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通讯装置的电源系统、车载通讯装置及电源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5387.0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8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贵生;刘志钢;苍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王鸿远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极管 通讯装置 电源系统 输出端连接 电量输出 电源控制 输出端 供电系统 备用电源 供电电源 外界条件 无缝切换 自动切换 单片机 输入端 主电源 车用 两套 | ||
本发明涉及车用供电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通讯装置的电源系统、车载通讯装置及电源控制方法;所述电源系统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第一输出端用于与电量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第一输出端连接;通过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构成车载通讯装置的电源系统,实现电量输出端在备用电源和主电源之间的无缝切换,解决了两套供电系统切换的难题,不需要单片机等MCU控制,根据外界条件的不同实现自动切换,成本低廉,性能稳定,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供电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通讯装置的电源系统、车载通讯装置及电源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作为当今汽车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对车载通讯装置(如TBOX装置)的供电电源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因为车载通讯装置需要持续供电,用于输出车辆位置信息、监测控制信息,车载通讯装置都要求不间断供电,大部分不间断供电系统都由一个主电源和一个备用电源组成,在主电源掉电后,电子设备在备用电池电源供电下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主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切换技术广泛应用于双电源供电应用场景中。
传统的电源切换方案利用二极管的单相导通特性切换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但是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和正向导通电阻使得其工作效率较低,并且由于增加了二极管造成了应用成本的增加。
另外一种是基于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开关的电源切换方案,其利用MOS管导通损耗低、易于集成等优点,该方案逐步替代了基于二极管的电源切换方案,成为电源切换方案的主流,但主、备用电源切换方案中固有的几个问题仍未能得到解决:第一,高电压的备用电源向低电压的主电源切换时需要系统有主动切换功能,现有方案要么仅实现哪个电压高使用哪个电源,要么切换电路复杂;第二,MOS开关管的衬底电位连接问题,已有方案采用衬底电位切换,此方案不但复杂且性能不稳定,还会导致静电释放性能下降,这是由于切换MOS管的衬底电位要连接最高电位,所以要根据两路供电的电压高低确定MOS管的衬底连接方式,采用此方案后ESD和稳定性都大幅下降;第三,主、备用电源切换过程中会导致切换开关来回振荡的问题;其四,存在无法正常上电的风险。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急需发明一种新的车载通讯装置的电源系统、车载通讯装置及电源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通讯装置的电源系统、车载通讯装置及电源控制方法,不需要单片机等MCU控制,根据外界条件的不同实现自动切换,电路结构简单,设计灵巧,成本低廉,性能稳定。
本发明提供了下述方案:
一种车载通讯装置的电源系统,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第一输出端与电量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第二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电阻R1;
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第二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五电阻R5;
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第二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七电阻R7;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第一输出端之间串联备用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输入端之间串联主电源。
优选地,所述的车载通讯装置的电源系统还包括二极管D,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D的反向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顺向端与所述主电源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53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