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减小高铁行驶周围空间噪声污染的隔音屏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74421.2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3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猫仨只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乔浩刚 |
地址: | 325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减小 行驶 周围 空间 噪声污染 隔音 | ||
本发明涉及隔音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有效减小高铁行驶周围空间噪声污染的隔音屏,包括隔音基座,隔音基座的第一插槽内安装有隔音屏的第一插板,隔音屏的后侧壁上均匀开设有第一吸音孔,第一吸音孔的出口端与开设在位于隔音屏腔体后侧的吸音板后侧壁上的第二吸音孔进口端相互连通,第二吸音孔的出口端贯穿腔体内填充有第一吸音棉的吸音板的前侧壁并延伸至吸音板腔体外的正前方,在吸音板的正前方设置有由吸音腔呈紧密排布组成的吸音腔体机构,吸音腔的腔体与第二吸音孔的出口端相互连通,腔体内填充有第二吸音棉的吸音腔的前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吸音孔。本发明解决了高铁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声波向周围空间辐射,污染周围空间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效减小高铁行驶周围空间噪声污染的隔音屏。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高铁噪声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噪声污染被认为是高铁对社会产生的最大的环境污染因素,随着我国路网密度的增加、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列车运行噪声水平大大增加,给线路两侧的住宅带来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医院、学校、居民区等对噪声比较敏感的区域。高铁噪声源主要包括触电弓与输电线路的摩擦振动、列车与空气摩擦、电气化集电系统运作时的噪声、桥梁构造物噪声。
目前国际上已把振动噪声列为七大环境公害之一,高速铁路的噪声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如何减小高铁噪声污染,是当前车辆制造和铁路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减小高铁行驶周围空间噪声污染的隔音屏,具备有效减小高铁行驶周围空间噪声污染、牢固固定隔音屏、有效降低高铁噪声污染、有效隔断噪声声波向周围空间传播与有效稳固隔音屏的技术优点。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减小高铁行驶周围空间噪声污染的隔音屏,具备有效减小高铁行驶周围空间噪声污染、牢固固定隔音屏、有效降低高铁噪声污染、有效隔断噪声声波向周围空间传播与有效稳固隔音屏等优点,解决了高铁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声波向周围空间辐射,污染周围空间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有效减小高铁行驶周围空间噪声污染、牢固固定隔音屏、有效降低高铁噪声污染、有效隔断噪声声波向周围空间传播与有效稳固隔音屏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效减小高铁行驶周围空间噪声污染的隔音屏,包括隔音基座,所述隔音基座的顶端面中心的第一插槽内安装有隔音屏的第一插板,顶端面和隔音屏的底端面中心固定连接的第一插板的侧面和底端面分别与第一插槽腔体内的侧面和底端面摩擦连接;
隔音屏的左侧面中心和右侧面中心分别与呈相互对称设置且活动套接在第一支架的第二插槽腔体内的第二插板的右侧面和活动套接在第二支架的第三插槽腔体内的第三插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顶端面和第一支架的底端面中心固定连接的第一插头外侧壁的第一外螺纹与开设在隔音基座顶端面左端的第一插孔的第一内螺纹通过螺纹相互连接,顶端面和第二支架的底端面中心固定连接的第二插头外侧壁的第二外螺纹与开设在隔音基座顶端面右端的第二插孔的第二内螺纹通过螺纹相互连接;
底端面和隔音屏的顶端面中心固定连接的第四插板与开设在连接支架底端面中心的第四插槽呈活动套接设置,连接支架的左侧面中心和右侧面中心分别与外侧壁上带有第三外螺纹的第三插头的右端面和外侧壁上带有第四外螺纹的第四插头的左端面固定连接,第三插头外侧壁上左端的第三外螺纹贯穿开设在第一支架左右两侧面顶端的第一开孔并延伸至第一支架的左侧方且与第一紧固环体的第三内螺纹通过螺纹相互连接,第四插头外侧壁上右端的第四外螺纹贯穿开设在第二支架左右两侧面顶端的第二开孔并延伸至第二支架的右侧方且与第二紧固环体的第四内螺纹通过螺纹相互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猫仨只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温州猫仨只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44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