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车辆三维定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73414.0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9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蔡家军;石玉莹;刘谦;黄瑞;龚雪;刘少健;李瑞;顾闻;黄泽星;方亚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5/02 | 分类号: | B61L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43006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车辆 三维 定位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路车辆三维定位系统,系统应用于车站,系统包括:车号识别子系统,用于将每一铁路车辆的车辆信息发送给监控子系统;三维测距仪,用于获得停靠于每一股道线路上的待定位物体的距离信息,将距离信息发送给监控子系统;监控子系统,用于针对每一股道线路,利用该股道线路对应的待监控信息,确定停靠于该股道线路上的待定位物体的标准长度,基于标准长度和该股道线路上待定位物体的距离信息,计算该股道线路上待定位物体的铁路里程坐标,其中,该股道线路对应的待监控信息由车辆信息中检测时间相同且具有该股道线路的编号的各车辆信息整合所得。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对待定位物体的定位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源车辆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车辆三维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铁路运输是使用铁路列车运送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其特点是运送量大,速度快,成本较低。铁路运输种类可以分为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三种。其中,采用集装箱运输方式,可以减少货物的损耗和损失,保证运输质量,是货物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集装箱运输过程中,需要对集装箱进行装卸作业,为了实现装卸作业的自动化,需要对装载集装箱的铁路车辆进行精确定位。由于装载集装箱的铁路车辆是一个无源的、且能够移动的物体,故需要采用铁路车辆定位系统对其进行定位。
目前,铁路车辆定位系统大多采用轨道电路定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定位出铁路车辆所在轨道区间,所以无法定位出铁路车辆在这段轨道区间上的具体位置,故误差范围较大,定位精度较低。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铁路车辆定位系统,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铁路车辆三维定位系统,以实现提高定位精度。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车辆三维定位系统,所述系统应用于车站,系统包括监控子系统、车号识别子系统和三维测距仪,其中,所述车号识别子系统包括车号地面识别设备,所述车站设有多条股道线路,每一股道线路的两端均设有车号地面识别设备,所述车站上方设有三维测距仪;
所述车号识别子系统,用于获得经过车号地面识别设备的每一铁路车辆的车辆信息,将所获得的每一铁路车辆的车辆信息发送给监控子系统;所述车辆信息包括检测时间和所处股道线路的编号;
所述三维测距仪,用于针对所述车站内每一股道线路,获得停靠于该股道线路上的待定位物体的距离信息,将该距离信息发送给监控子系统;
所述监控子系统,用于针对所述车站内每一股道线路,利用所获得的该股道线路对应的待监控信息,确定停靠于该股道线路上的待定位物体的标准长度,基于所述标准长度和该股道线路上待定位物体的距离信息,计算该股道线路上待定位物体的铁路里程坐标,完成对该股道线路上待定位物体的定位,其中,该股道线路对应的待监控信息由车辆信息中检测时间相同且具有该股道线路的编号的各车辆信息整合所得。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车站现车子系统,所述车号识别子系统将所获得的每一铁路车辆的车辆信息发送给监控子系统,具体为:
将所获得的每一铁路车辆的车辆信息发送给车站现车子系统,以使所述车站现车子系统将所获得的车辆信息中检测时间相同且所处股道线路的编号相同的各车辆信息进行整合,得到各股道线路对应的待监控信息,并将各股道线路对应的待监控信息发送给监控子系统。
可选的,所述三维测距仪获得停靠于该股道线路上的待定位物体的距离信息,具体为:
检测停靠于该股道线路上的待定位物体靠近该三维测距仪的一端与该三维测距仪之间的横向距离;判断待定位物体是否被分离成多个车组;
若被分离成多个车组,则检测各车组之间的分隔距离和各车组的实际长度,将各车组之间的分隔距离、各车组的实际长度以及所检测的横向距离作为停靠于该股道线路上待定位物体的距离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34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