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导电纱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5808.1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3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刘让同;李亮;刘淑萍;胡泽栋;耿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36;D02G3/44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真真;王红培 |
地址: | 45119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导电 纱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导电纱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导电纱利用混纺纱内外转移机理构造出三层同心皮芯结构。外层由涤纶短纤维包缠,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和力学性质,可有效保护芯层、隔离电流;芯层由连续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基导电介质构成,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中间层由热收缩后的腈纶纤维组成,有效的稳定纱线结构,隔离保护芯层的导电介质。利用混纺纱内外转移机理构造三层同心皮芯结构使导电纱线具优异的柔韧性,结构稳定且具有可水洗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导电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使用资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服装,传统的作用主要是遮体、保护、美观、标志等,人们更希望自己穿的服装具有通讯、人体信息检测、电磁波屏蔽等功能,那么这些需求的提出迫使对电流传输的介质进行合理的构造以满足服装的柔性特征,也就是说服装构成导电器件需要柔软且导电,一般采用导电纱线实现。
目前,导电纱线多采用两种形式构造:一种是有外层为纺织纤维,内层为导电材料的复合结构纱;另一种是在纱线外层涂覆导电介质。后者需要科学的设计织物结构实现人体接触服装的电绝缘性要求,应用受到限制,然而两种构造形式的导电纱线的柔韧性、可水洗及耐久性均需进一步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柔性导电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实现了导电纱线柔韧、耐久及可水洗的关键技术。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导电纱线,柔性导电纱线为三层同心皮芯结构,外层由涤纶短纤维包缠,芯层由连续的经阳离子处理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基导电介质构成,中间层由热收缩后的腈纶纤维组成。
再生纤维素纤维采用壳聚糖、DMAC或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阳离子处理。
所述的柔性导电纱线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阳离子处理:将再生纤维素纤维置于阳离子改性剂溶液中处理;
(2)混纺:将阳离子处理后的再生纤维素纤维、腈纶纤维(膨体纱)、涤纶短纤维进行混合纺织成多组分纱线,再生纤维素纤维置于多组分纱线芯层,腈纶纤维处于中间层,涤纶短纤维在外层分布;
(3)导电介质自组装处理:将多组分纱线反复浸渍于导电介质分散液中进行自组装处理;
(4)膨体处理:将步骤(3)导电介质自组装处理后的纱线进行湿热处理,得到柔性导电纱线。
所述步骤(1)中将再生纤维素纤维置于由阳离子改性剂溶液中,阳离子改性剂溶液浓度为0.5-1%,温度为50-80℃,处理30-60min,水洗后烘干。
所述步骤(2)中再生纤维素纤维长度为46-49mm,细度为0.9-1.0D,腈纶纤维长度40-43mm,细度为1.2-1.3D;涤纶短纤维长度为34-37mm,细度为1.5-1.6D。依据混纺纱径向分布规律可知,纤维细度越细,长度越长在纱线芯层分布的概率越高,因此再生纤维素纤维在多组分纱线中较多的会分布于纱线的芯层,腈纶纤维处于中间,涤纶纤维在外层分布,进而形成三层同心皮芯结构的多组分纱线
将步骤(2)中纺制的多组分三层同心皮芯结构的纱线浸渍于由导电介质组成的分散液,由于分散液中导电介质属于阴离子型,在静电诱导下,该介质可自行组装于阳离子处理后的粘胶纤维表层形成导电基质。
所述步骤(3)中导电介质分散液为阴离子型碳纳米管、阴离子型石墨烯及阴离子型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一种,分散液的浓度为0.5-3%,温度为20-30℃,处理30-60min,水洗后室温晾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工学院,未经中原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58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