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铰链静态载荷试验台及载荷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3180.1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0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其文;杨丹;吴小兵;胡钊军;肖义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沌口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铰链 静态 载荷 试验台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分析及测量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汽车铰链静态载荷试验台。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下端的第一安装板和沿X向滑动连接于支架上端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的第一安装板X向一端设置有第一牵引钩;所述的第二安装板靠近第一安装板X向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牵引钩。本发明的试验台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能够准确反映汽车铰链在真实碰撞情况下的状态,保证铰链的试验状态和实车状态一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分析及测量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汽车铰链静态载荷试验台及载荷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现行国家标准并未对汽车发动机盖铰链的载荷性能提出要求,但发动机盖在交通事故中,特别是在速度较高的正面碰撞中的变形量较大。发动机盖铰链位于发动机盖后边缘,靠近前风挡玻璃处,若发动机盖铰链的纵向强度不足,发动机盖的较大位移会导致铰链页板或者转动销轴发生断裂。断裂发生后,发动机盖将撞向前风挡玻璃,引起前风挡玻璃破碎,甚至穿透前风挡玻璃危及前排乘客人身安全。因此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制定了发动机盖铰链的强度标准,并对发动机盖铰链的纵向载荷进行试验。
传统的发动机盖铰链强度试验是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的,一般的发动机盖铰链仅有固定页板和活动页板两部分组成,但这两部分并未采用工装设备进行固定。在试验机的拉力作用下,固定页板和活动页板可以发生相对运动,但这种相对运动只能呈180度方向,而发动机盖铰链实际工作状态时,固定页板和活动页板往往不是相互平行的180度,采用试验机的加载方向和铰链在车身上的实际状态存在差异,试验工况不具有代表性。同时固定页板和活动页板受力弯曲后,可能重叠挤压到一起,不能反应铰链的实际受力状况,从而影响铰链总成的纵向载荷性能的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的试验工况存在不能准确反应铰链的实际受力情况从而影响铰链总成的纵向载荷性能的评价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铰链静态载荷试验台及载荷试验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铰链静态载荷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下端的第一安装板和沿X向滑动连接于支架上端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的第一安装板X向一端设置有第一牵引钩;所述的第二安装板靠近第一安装板X向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牵引钩。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调节第一牵引钩和第一牵引钩Z向、Y向位置使第一牵引钩与第二牵引钩在ZY平面上的投影重合的调节结构;所述的X向、Y向和Z向两两垂直,ZY平面为与X向垂直的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结构包括第一牵引板和第一调节板;所述的第一调节板固定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一调节板上开设有沿Y向布置的第一Y向孔;所述的第一牵引板通过穿设于第一Y向孔内的螺栓沿Y向可调的连接于第一调节板,第一牵引板上开设有沿Z向布置的第一Z向孔;所述的第一牵引钩位于第一牵引板背离铰链销轴的一侧,通过穿设于第一Z向孔内的螺栓沿Z向可调的连接于第一牵引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结构还包括第二牵引板和第二调节板;所述的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沿Y向布置的第二Y向孔;所述的第二调节板通过穿设于第二Y向孔内的螺栓沿Y向可调的连接于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的第二牵引板上端固定在第二调节板上,第二牵引板上开设有多个沿Z向间隔布置的第二Z向孔;所述的第二牵引钩位于第二牵引板远离第一牵引板的一侧,第二牵引钩通过穿设于第二Z向孔内的螺栓连接于第二牵引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Z向间距的高度调节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两组分置于第一安装板Y向两侧的高度调节单元;所述的高度调节单元包括固定在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三调节板和沿Z向布置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开设有沿Z向布置的第三Z向孔;所述的第三调节板通过穿设于第三Z向孔内的螺栓沿Z向相对移动的连接于支撑板;所述的第二安装板Y向和Z向受限、X向不受限的连接于支撑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31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