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超纤仿真皮革基布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59677.6 | 申请日: | 2018-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3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 发明(设计)人: | 赵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安市三江超纤无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H1/498 | 分类号: | D04H1/498;D04H1/4382;D06N3/00 |
| 代理公司: | 南昌华成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6 | 代理人: | 黄晶 |
| 地址: | 343000 江西省吉***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细度 致密 梯度结构 真皮 成网 多排 疏松 人造革 表层纤维 底层纤维 仿真皮革 环境友好 绿色生产 生产过程 吸水性能 纤维工艺 纤维结构 聚合物 碱减量 双组份 无纺布 中空 基布 橘瓣 生产工艺 纤维 复合 制造 生产 | ||
本发明采用多层细度梯度结构,通过双组份中空橘瓣型纤维工艺使用聚合物直接成网,再通过调整多排丝工艺参数可实现多排不同细度的纤维成网后的复合,以形成表层纤维致密,底层纤维疏松的多层细度梯度结构的无纺布。本发明生产出来的人造革不仅具有极强的吸水性能,而且从截面能看到表层致密、底层疏松的与真皮无二的纤维结构,外观能与真皮媲美;同时,生产过程中无需碱减量,生产工艺对环境友好,符合绿色生产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布制造领域,具有涉及纤维细度呈现多层梯度分布的一种多层超纤仿真皮革基布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超纤人造革是将合成树脂通过某种方式(如涂覆,贴合等)与基材结合在一起而得到的天然皮革的代用品。常见的人造革、合成革的基材有机织布、针织布和无纺布,其中由超细纤维制成的无纺布为基布的超细纤维人造革为第三代合成革产品,它以超细纤维制成三维网络结构的无纺布做基材,具有开孔结构的聚氨酯网状和尼龙束状结构,能模拟天然皮革的形态。因超细纤维的比表面积大,可以赋予超细人工革强烈的吸水能力,使得超细合成革的吸湿特性能与具有束状超细胶原纤维的天然皮革相媲美。
天然皮革的原皮从表层到底层,纤维组织呈现从严密到疏松的立体渐变结构,是故一般原皮若从中间切割形成上下两层,则可以得到上层纤维组织严密的头层皮和下层纤维组织较疏松的二层皮。
现有技术中,普通超细纤维合成革使用海岛纤维基布,其纤维粗细均匀,表层与底层一致,与真皮结构仍然有一定差异;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超细纤维革基布由海岛型短纤经梳理针刺后得到,由于海岛纤维的海组分仍然包覆岛组分,在后续皮革加工过程中仍需要做碱减量处理,碱减量处理过程不仅浪费一部分海组分原材料,还将排放废碱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根据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超纤仿真皮革基布制造方法进行改进,接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一种多层超纤仿真皮革基布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干燥原料,将PET和PA6两种原料分别烘干,使得原料PET和PA6的含水率分别达到30ppm和100ppm以下;
步骤2,原料熔融,将干燥后的原料升温加热排出夹杂的空气,将异物过滤后稳定的导入熔体管道;
步骤3,组件分配,将两种熔融状态的原料分成两种原料间隔围成一圈的不止一股的熔体细流并挤出;
步骤4,挤出冷却,将挤出的复合熔体细流逐步冷却凝固形成丝束;
步骤5,牵伸,将冷却过的丝束通过牵伸管牵伸拉长变细,直至达到纺丝要求的细度;
步骤6,铺网,将得到的丝束打散并均匀的铺在成网帘上,形成蓬松均匀的纤网;
步骤7,复合,铺网机上第一排丝铺网完成后导通至第二排丝的下方,第二排丝压在第一排丝上,然后再一同导通至第三排下方,将第三排丝压在第二排丝上,形成三层复合结构;
步骤8,水刺,将纤网表面的纤维刺入内部使得纤维之间抱合缠结变成有强力的基布;
步骤9,烘干,除去多余的水分并加热定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还包括卷绕分切,将基布毛边切除并分切成需要的门幅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还包括下游工艺,通过涂层或贴合加工工艺,制成人造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将干燥后的原料导入螺杆,通过分段逐级升温加热的方式使原料呈熔融状态并排出夹杂的空气。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熔体细流数目在8~32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冷却过的丝束通过压缩空气填充的牵伸管,在牵伸风的带动下牵伸拉长变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安市三江超纤无纺有限公司,未经吉安市三江超纤无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96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