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炼铁过程中降低高炉燃料比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9114.7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2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何森林;宋进;田传杰;蒋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5/00 | 分类号: | C2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齐云 |
地址: | 64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炼铁过程 高炉燃料 炼铁技术领域 供料系统 炉顶压力 喷吹系统 通入空气 燃料比 炼制 风口 焦炭 矿石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铁过程中降低高炉燃料比的方法,属于炼铁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矿石和焦炭经供料系统输入高炉,煤经喷吹系统输入高炉,通入空气,炼制。高炉的风口的温度为1280‑1320℃,炉顶压力为250‑270KPa。该方法简单,易操作,能有效降低炼铁过程中高炉的燃料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铁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炼铁过程中降低高炉燃料比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高炉炼铁技术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在高炉冶炼之初,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只能采用高燃料比生产,因此仅能冶炼出含硅量较高的生铁,在上世纪中叶,随着技术和装备上的进步,燃料比呈现出了大幅度下降的趋势,高炉冶炼低硅的炼钢用生铁技术也就此普及开来。
现代高炉生产中,冶炼高硅生铁的高炉都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上较高的燃料比。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随着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加剧,不同企业间对于成本的控制也愈发严格,以牺牲燃料比作为冶炼铸造用生铁,企业生产上面临着巨大的生产压力。而如何在较低燃料比、较低成本下获得铸造生铁,就是高炉工作者需要考虑的课题。
因此,需对现有的炼铁工艺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炼铁过程中降低高炉燃料比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能有效降低炼铁过程中高炉的燃料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炼铁过程中降低高炉燃料比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矿石和焦炭经供料系统输入高炉,煤经喷吹系统输入高炉,通入空气,炼制。
高炉的风口的温度为1280-1320℃,炉顶压力为250-270KPa。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炼铁过程中降低高炉燃料比的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炼铁过程中降低高炉燃料比的方法简单,易操作,能有效降低炼铁过程中高炉的燃料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炼铁过程中降低高炉燃料比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炼铁过程中降低高炉燃料比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将矿石和焦炭经供料系统输入高炉,煤经喷吹系统输入高炉,通入空气,炼制。
本申请方案中高炉炼铁主要以精料为主,入炉物料的含铁品味较高,可参考地,入炉物料的含铁品味可大于52.5%且入炉物料的含铁品味波动低于1%,以保持质量稳定的物料。
较佳地,入炉物料中,煤所含的粒度小于200目的粉末不低于75wt%,以保持较均匀的物料粒度,提高物料的反应速度。
本申请方案中,焦炭的含水量低于6wt%,平均粒度为40-50mm,焦炭负荷为3.8-4.0。
焦炭在高炉炼铁过程中起着发热剂、还原剂、渗碳剂以及料柱骨架的作用。在风口前燃烧带,焦炭燃烧提供冶炼所需的热量,产生还原煤气;在软熔带和低落带,作为料柱骨架维持炉芯透气、透液性,并为铁水渗碳提供碳源;在炉身下部块状带,通过碳溶反应消耗。
焦炭在高炉内要经受碰撞、挤压和磨损等机械力学作用的影响,还要经受碳溶损反应、碱金属侵蚀、渣铁溶蚀以及铁水溶解等化学作用的影响,焦炭的质量好坏与高炉内燃料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9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钒钛矿冶炼生产率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炉风口堵泥装置及其安装与拆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