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及其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55049.0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3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黄铁明;冯永平;张建雷;周古昕;池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祥鑫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24 | 分类号: | H01M50/224;H01M50/236;H01M50/244;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贾泽纯 |
地址: | 350119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 箱体 及其 成型 方法 |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及其成型方法,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配件领域,尤其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及其成型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厚度大,整体的配件重量过大,对新能源整车的动力电池性能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方法:采用7000系高性能铝合金为电池箱体的铸造原料,通过挤压成型电池箱体的组成部分和电池端板;在线淬火并人工时效;加工;组装;打磨;喷粉。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用于商务车或常用车内电池模组的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配件领域,尤其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能源结构安全和环境保护压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是迫在眉睫,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关怀备至。随着各项新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越来越快,市场逐步扩大,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中,目前限制新能源发展的仍旧是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
动力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是衡量动力电池品质的关键性能参数。然而在新能源汽车中,更新材料换代,改进部分结构设计,减轻车体及零部件的重量,是一种提高动力电池效率,提高电池续航能力的重要手段。
汽车动力电池箱体和电池端板是电池主要的保护零部件,目前制造该类零部件的主要材料是6000系铝合金,而该系铝合金的屈服强度大约为240Mpa,因此为保证电池箱体及端板的结构安全,导致加工制造过程中,电池箱体厚度较大,造成整体的配件重量过大,最终对新能源整车的动力电池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寻求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箱体及电池端板的先进制造方法,整体降低动力电池及其配件的重量,对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电池的续航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厚度大,整体的配件重量过大,对新能源整车的动力电池性能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而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及其成型方法。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由箱体底板、左边框、右边框、前面板、后面板、加强片、挂载和拉铆螺母组成;所述箱体底板由4~6块底板型材焊接而成;所述箱体底板的下表面宽度方向固定有加强片,所述左边框、右边框、前面板和后面板竖直设置在箱体底板的侧边,所述左边框、右边框、前面板和后面板的上侧均加工有上部外延,所述上部外延上加工有拉铆螺母,所述左边框、右边框、前面板和后面板的下侧均加工有下部外延,所述左边框和右边框外侧间隔固定有若干个挂载;所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用于商务车。
本实施方式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由底板、左纵梁、右纵梁、左斜梁、前横梁、右斜梁、后横梁、套筒、通孔拉铆螺母、左侧板和右侧板组成;所述底板由4~6块底板型材焊接而成,所述底板上均匀加工有若干个通孔拉铆螺母,所述底板的前端为梯形,后端为长方形;所述左斜梁、前横梁、右斜梁、后横梁、左侧板和右侧板竖直设置在底板的侧边,所述左侧板的外侧加工有左纵梁,右侧板的外侧加工有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上端均加工有套筒;所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用于常用车。
本发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的成型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采用7000系高性能铝合金为电池箱体的铸造原料,通过挤压成型电池箱体的组成部分和电池端板,得到成型后的型材;
二、对成型后的型材进行在线淬火并人工时效,得到淬火时效后的型材;
三、按照实际需要对淬火时效后的型材进行加工,得到待组装件;
四、将待组装件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组装;
五、采用打磨机和清角机进行打磨处理;
六、对箱体底面及箱体外围进行喷粉处理,得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用于商务车或常用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祥鑫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祥鑫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50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