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及其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55049.0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3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黄铁明;冯永平;张建雷;周古昕;池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祥鑫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24 | 分类号: | H01M50/224;H01M50/236;H01M50/244;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贾泽纯 |
地址: | 350119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 箱体 及其 成型 方法 | ||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的成型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采用7000系高性能铝合金为电池箱体的铸造原料,通过挤压成型电池箱体的组成部分和电池端板,得到成型后的型材;
二、对成型后的型材进行在线淬火并人工时效,得到淬火时效后的型材;所述在线淬火并人工时效是将成型后的型材在生产线上进行淬火处理,淬火处理温度为470℃~530℃,人工时效处理温度为130~190℃;
三、对淬火时效后的型材进行加工,得到待组装件;
四、将待组装件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组装;
五、采用打磨机和清角机进行打磨处理;
六、对箱体底面及箱体外围进行喷粉处理,得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用于商务车;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由箱体底板(1)、左边框(2)、右边框(3)、前面板(4)、后面板(5)、加强片(6)、挂载(7)和拉铆螺母(8)组成;所述箱体底板(1)由4~6块底板型材焊接而成;所述箱体底板(1)的下表面宽度方向固定有加强片(6),所述左边框(2)、右边框(3)、前面板(4)和后面板(5)竖直设置在箱体底板(1)的侧边,所述左边框(2)、右边框(3)、前面板(4)和后面板(5)的上侧均加工有上部外延,所述上部外延上加工有拉铆螺母(8),所述左边框(2)、右边框(3)、前面板(4)和后面板(5)的下侧均加工有下部外延,所述左边框(2)和右边框(3)外侧间隔固定有若干个挂载(7);所述加强片(6)的宽度为5~15mm,厚度为1~3mm;
所述喷粉处理过程为施加PVC抗石击涂层;箱体外围喷粉的厚度为50~100μm。
2.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的成型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采用7000系高性能铝合金为电池箱体的铸造原料,通过挤压成型电池箱体的组成部分和电池端板,得到成型后的型材;
二、对成型后的型材进行在线淬火并人工时效,得到淬火时效后的型材;所述在线淬火并人工时效是将成型后的型材在生产线上进行淬火处理,淬火处理温度为470℃~530℃,人工时效处理温度为130~190℃;
三、对淬火时效后的型材进行加工,得到待组装件;
四、将待组装件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组装;
五、采用打磨机和清角机进行打磨处理;
六、对箱体底面及箱体外围进行喷粉处理,得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用于乘用车;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由底板(9)、左纵梁(10)、右纵梁(11)、左斜梁(12)、前横梁(13)、右斜梁(14)、后横梁(15)、套筒(16)、通孔拉铆螺母(17)、左侧板(18)和右侧板(19)组成;所述底板(9)由4~6块底板型材焊接而成,所述底板(9)上均匀加工有若干个通孔拉铆螺母(17),所述底板(9)的前端为梯形,后端为长方形;所述左斜梁(12)、前横梁(13)、右斜梁(14)、后横梁(15)、左侧板(18)和右侧板(19)竖直设置在底板(9)的侧边,所述左侧板(18)的外侧加工有左纵梁(10),右侧板(19)的外侧加工有右纵梁(11),所述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的上端均加工有套筒(16);
所述喷粉处理过程为施加PVC抗石击涂层;箱体底面喷粉的厚度为0.5~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7000系高性能铝合金的合金状态为T5、T6或T7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加工包括锯切、焊接、铣削加工和钻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焊接的选择原则是平直的部分选择搅拌摩擦焊,除平直外的部分选择冷金属过渡焊和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祥鑫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祥鑫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504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