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逃生功能的地铁站台屏蔽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4290.1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8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义;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E06B5/10 | 分类号: | E06B5/10;E06B3/46;E06B3/70;E05C19/08;E05F5/08;E05C17/56;B61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体 逃生功能 电动丝杆 滑台 地铁站台屏蔽门 支撑框架 容纳腔 底端 滑轨 块侧 轨道交通 滑轨滑动 竖直设置 竖直状态 水平状态 一端设置 屏蔽门 支撑杆 移动 配合 地铁 驱动 | ||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逃生功能的地铁站台屏蔽门,包括有固定安装在地铁在的第一门体、具有逃生功能的第二门体和用于驱动第二门体移动的电动丝杆滑台,所述第一门体呈竖直设置,第一门体包括有支撑框架和两块侧板,所述支撑框架的顶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支撑杆,所述两块侧板之间的容纳腔内的底端设置有一根用于第二门体移动的滑轨,该滑轨的一端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第二门体呈竖直状态设置并且第二门体的底端与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电动丝杆滑台呈水平状态设置在第一门体的的顶端,通过第一门体、第二门体和电动丝杆滑台之间的相互配合工作,解决了屏蔽门没有逃生功能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逃生功能的地铁站台屏蔽门。
背景技术
地铁为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即“地下铁道”或“地下铁”(Subway,tube,underground)的简称。许多此类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并考量建造及营运成本,会在城市中心以外地区转成地面或高架路段。从专业角度讲,轻轨和地铁的区别,并非是在天上和地下,而在于其轨重和最大断面客流:轨重每米60公斤以下,每小时客流量1.5万至3万人次的叫轻轨;轨重每米60公斤以上,每小时客流量3万至6万人次的叫地铁。
地铁站,英文Underground station,是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简称城轨系统)提供供铁路列车停靠的地方,用以搬运货物或让乘客乘车。
地铁屏蔽门是集建筑、机械、材料、电子和信息等学科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主要在地铁站台使用。地铁屏蔽门把站台和列车运行区域隔开,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其自动开启。
在现有的地铁站屏蔽门的使用情况中很少具有逃生功能的屏蔽门,没有逃生功能的屏蔽门在发生紧急情况下会十分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逃生功能的地铁站台屏蔽门,通过第一门体、第二门体和电动丝杆滑台之间的相互配合工作,解决了屏蔽门没有逃生功能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逃生功能的地铁站台屏蔽门,包括有固定安装在地铁在的第一门体、具有逃生功能的第二门体和用于驱动第二门体移动的电动丝杆滑台,所述第一门体呈竖直设置,第一门体包括有支撑框架和两块侧板,所述支撑框架为L形板状状结构,两块侧板分别安装在支撑框架的一侧,两块侧板与支撑框架三者之间组成一共供第二门体收纳的容纳腔,该容纳腔设置有供第二门体进入的侧端开口和供电动丝杆滑台安装的顶端开口,所述支撑框架的顶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支撑框架的顶端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朝向侧端开口方向水平延伸,所述两块侧板之间的容纳腔内的底端设置有一根用于第二门体移动的滑轨,该滑轨的一端设置在容纳腔内,滑轨的另一端朝向侧端开口水平延伸并且滑轨延伸出容纳腔的长度与位于容纳腔内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门体呈竖直状态设置并且第二门体的底端与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电动丝杆滑台呈水平状态设置在第一门体的的顶端,电动丝杆滑台的滑块上还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另一端与第二门体的顶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门体包括有固定框架、矩形门板和逃生门板,所述固定框架为矩形框架结构,矩形门板固定安装在固定框架内,固定框架的底端设置有用于与滑轨配合的滑槽,所述矩形门板为中空矩形板状结构,矩形门板上位于第一门体的较远端设置有用于逃生的通道,逃生门板设置在矩形门板内部并且逃生门板与矩形门板滑动配合,逃生门板的大小大于通道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42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