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llmann C-N交叉偶联反应催化剂及基于其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4207.0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6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生军;戚文博;薛其才;殷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1/22 | 分类号: | B01J31/22;B01J31/18;C07D209/8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体 催化剂 有机配体 交叉偶联反应 第二配体 第一配体 合成 产物选择性 产物转化率 原料转化率 催化活性 反应成本 反应条件 合成过程 人员健康 有机合成 有机组合 底物 铜源 伤害 拓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Ullmann C‑N交叉偶联反应催化剂及基于其的合成方法,催化剂,包括铜源和混合有机配体,混合有机配体包括第一配体和第二配体,第一配体为O‑O型配体,第二配体为N‑N型配体和N‑O型配体中的一种或两种。本发明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有机配体,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配体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从而提高了原料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并且配体之间的有机组合,还大大拓展了底物的适应性,避免了复杂配体繁琐的合成过程,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反应成本,还可以减少有机合成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人员健康伤害等问题。该催化剂具有产物转化率高、选择性高、用量少、反应条件温和和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Ullmann C-N交叉偶联反应的催化剂及基于其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C-N键的构筑是有机合成领域内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广泛用于天然产物、医药、农药、有机光电材料等的合成,目前已成为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的热点之一。Ullmann C-N交叉偶联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生成C-N键的有机单元反应,早在1903年,德国化学家Ullmann首先报道了用铜粉催化不活泼芳基卤代物的偶联反应(F Ullmann,JBielecki.Ber.Dtsch.Chem.Ges.,1901,34:2174),随后Goldberg等人对Ullmann反应进行了改进和拓展(IGoldberg.Ber.Dtsch.Chem.Ges.,1906,39:1691),形成了铜介导的经典Ullmann反应。然而,高温、强碱、大量铜的使用等苛刻的反应条件,以及中等的反应产率导致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直到20世纪90年代,Buchwald和Hartwig研究组发展成了一种基于Pd催化剂的构建C-N键的方法,该方法在产品选择性和产率等关键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称之为Buchwald-Hartwig交叉偶联反应。但是,由于钯昂贵的售价、较强的毒性以及使用高毒性的含磷配体等缺陷,严重限制了其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1998年,上海有机所马大为等人发展了一类α-氨基酸配体促进的铜催化C-N偶联反应,发现配体的引入提高了铜催化C-N偶联反应的活性,产率也提高。此后,许多科学家将注意力转向配体促进的铜催化化学,并发展了一系列O-O、N-N、N-O型配体。但是,目前的铜或铜盐催化的Ullmann型C-N交叉偶联反应仍面临着催化活性不够高、反应条件苛刻的问题,目前的催化剂催化合成反应温度仍然在300℃左右,反应时间长,转化率90%左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Ullmann C-N交叉偶联反应催化剂及基于其的合成方法,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混合配体的方法,提高了催化活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Ullmann C-N交叉偶联反应催化剂,包括铜源和混合有机配体,混合有机配体包括第一配体和第二配体,第一配体为O-O型配体,第二配体为N-N型配体和N-O型配体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所述铜源为金属铜或铜盐,铜盐为CuI、CuBr、CuCl、CuSCN、Cu2O、CuO、Cu(CH3COO)2、CuBr2、CuCl2、CuSO4、CuCO3、Cu2SO3、Cu2(OH)2CO3、Cu(NO3)2、Cu2P2O7或Cu3(PO4)2。
优选的,O-O型配体为二醇类配体、β-二酮类双齿配体、β-酮酸酯类双齿配体和冠醚类双齿配体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42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