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颗粒状工夫红茶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1623.5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5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华;林鸿;陈林海;杨军;陈键;李慧玲;郑光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安市科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A23F3/12;A23F3/1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5000 福建省宁德***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夫红茶 颗粒状 乌龙茶 茶叶加工技术 芳香类物质 挥发性香气 茶叶精制 低沸点 保质期 包揉 冲泡 春茶 分级 花果 蜜香 揉捻 晒青 摇青 制备 制作 发酵 精制 耗时 采摘 造型 保留 | ||
1.一种颗粒状工夫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原料准备:采摘鲜叶;
b、做青:包括依次进行的晒青、摇青和堆青;
所述晒青步骤为将采摘后的鲜叶置于日光下照射20~30min;
所述摇青步骤在温度为21-22℃,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进行,将晒青后的鲜叶摇青2-3次,摇青转速为10~15转/分,每次摇青时间控制在1-3min,每次摇青时间间隔4~5h;
所述堆青步骤为将摇青结束后的鲜叶收拢后在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静置2~3h;
c、造型:包括依次进行的毛火前包揉、毛火初烘、毛火后锅炒和包揉定型;
所述毛火前包揉步骤为:将堆青结束后的鲜叶进行包揉,包揉先松后紧,反复8-10次,包揉结束后轻压3-4次,当茶汁溢出,色泽泛黄,将茶叶解块进行毛火初烘,所述毛火初烘温度为60-80℃,时间为15-25min;
所述毛火后锅炒步骤为:将毛火初烘结束后的茶叶进行滚炒,滚炒温度为130-150℃,滚炒时间为3-6min,滚炒结束后包揉定型3-4次,包揉定型结束后轻压3-4次;
d、足火:将包揉定型后的茶叶解块烘干,烘干温度为80~85℃,烘干时为2-2.5h,烘至含水率≤5%即得颗粒状工夫红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状工夫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为:选择叶色黄绿的高香乌龙茶品种春茶一芽二至四叶或驻芽二、三叶,在晴天上午9时到下午2时采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状工夫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香乌龙茶品种为黄奇或金牡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状工夫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晒青步骤中鲜叶的失水率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状工夫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摇青和堆青之间还包括萎凋,萎凋温度为21~26℃,萎凋时间为10~12h,鲜叶萎凋减重50-55%开始堆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状工夫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火初烘结束后茶叶继续包揉4-5次,时间控制在5-1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状工夫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火后锅炒步骤具体为:将毛火初烘结束后的茶叶进行滚炒,滚炒温度为130-150℃,滚炒时间为3-6min,滚炒结束后再次包揉定型3次,第一次和第二次包揉定型时间分别为20-40min,第三次包揉定型时间为1h,包揉定型结束后轻压3-4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安市科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安市科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162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叶烘干及初筛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绿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