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及其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51306.3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1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平田义人;上村裕树;松原弘明;大坪智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07 | 分类号: | B60N2/07;B60N2/16;B60N2/9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高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及其 设计 方法 | ||
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基于使抬升机构所带来的座椅主体的移动轨迹最优化这一新的思想,能够简化驾驶姿态的调整。在具备座椅主体(13)、滑动机构(20)及抬升机构(30)的车辆用座椅(10)中,将抬升机构(30)构成为,使座椅主体(13)升降时,在从车宽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坐在该座椅主体(13)上的规定体型的乘客(100)的臀点(HI),以脚腕角度(A)的变化量为第1阈值以下、且膝角度(B)的变化量为第2阈值以下的程度,描绘出与以脚跟点(HE)为旋转轴的臀点(HI)的假想轨迹(T0)近似的轨迹(TL)。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抬升机构的车辆用座椅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汽车的驾驶位设置有:用于调整座椅主体的座椅靠背的倾斜程度的躺卧机构、用于调整座椅主体的前后方向位置的滑动机构、以及用于调整座椅主体的上下方向位置的抬升机构。驾驶员根据自身的体型来通过上述的各机构调整座椅主体的位置,能够以舒适的驾驶姿态来驾驶。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车辆用座椅的抬升机构通常具备将车辆地板上的滑动机构和座椅主体的座椅垫连结的连杆机构。构成连杆机构的连杆部件按照乘客的操作被驱动,绕着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轴行进旋转运动,由此,座椅主体升降。
像这样,由抬升机构行进的座椅主体的升降通过连杆部件的旋转运动来实现,所以座椅主体在升降时,不仅上下方向,在前后方向上也移动。通常,座椅主体在通过抬升机构上升时,朝向斜前上方移动。这种情况下,与座椅主体笔直地向上方移动的情况相比,防止驾驶员的臀点远离油门踏板及制动踏板等踏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014号公报
在此,本发明的申请人为了开发出更符合驾驶员意图地行驶的汽车,从各种观点出发,对于理想的驾驶姿态行进了锐意的研究。
例如,从良好地确保驾驶员对踏板的操作性、以及减轻驾驶员的脚的疲劳的观点来说,希望驾驶员以放松的姿态来行进驾驶。为了实现放松的姿态,要求图8所示的驾驶员的下半身的各关节的角度(脚腕角度A、膝角度B及臀角度C)分别处在适当范围内。此外,从得到适当的速度感觉及距离感觉、以及高速行驶时的安心感等的观点来说,希望驾驶员的眼睛的位置配置在适当的视线区域Z1(参照图1)。
一般来说,驾驶员的脚腕角度A、膝角度B及臀角度C(参照图8)通过躺卧机构及滑动机构来调整,驾驶员的视线高度通过抬升机构来调整。
但是,如果在通过滑动机构等调整上述的关节角度A、B、C之后,通过抬升机构行进高度调整,则由于臀点HI的移动,脚腕角度A和膝角度B变化,可能会脱离各自的适当范围。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合适的驾驶姿态,需要再次调整滑动机构等。
发明内容
再次,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基于使抬升机构带来的座椅主体的移动轨迹最优化这一新思想,提供一种能够简化驾驶姿态的调整的车辆用座椅。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及其设计方法如下那样构成。
本发明的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备:座椅主体,配设在车辆地板上,具有座椅垫;滑动机构,夹设在所述车辆地板和所述座椅垫之间,能够使所述座椅主体在规定的前后方向范围内滑动移动;以及抬升机构,夹设在所述滑动机构和所述座椅垫之间,使所述座椅主体能够在规定的上下方向范围内升降,所述抬升机构构成为,在使所述座椅主体升降时,在从车宽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坐在该座椅主体上的规定体型的乘客的臀点以脚腕角度的变化量为第1阈值以下、且膝角度的变化量为第2阈值以下的程度,描绘出与以脚跟点为旋转轴的臀点的假想轨迹近似的轨迹。
另外,通过抬升机构使座椅主体可升降的“上下方向范围”的全长,与座椅主体的前后方向位置无关,是一定的。但是,伴随着滑动机构所产生的座椅主体的前后方向移动而产生上下方向的位移的情况下,与此相对地,抬升机构所产生的“上下方向范围”的高度位置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13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