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多功能杂化膜颗粒负载量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49757.3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9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炜铭;任逸;潘丙才;花铭;吕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44;C02F1/72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陈彬;蒋海军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多功能 杂化膜 颗粒 负载量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多功能杂化膜颗粒负载量的制备方法,属于废水处理用膜分离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提高多功能杂化膜颗粒负载量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如下:先将颗粒材料预分散,得到的分散液再与聚合物、有机溶剂组成的膜基质溶液混合均匀形成共混液,加热去除分散剂后得到的铸膜液涂刮在基质载体上,通过相转化去除有机溶剂制成多功能杂化超滤膜。该制备方法,通过分散剂预先分散纳米颗粒,提高颗粒材料在膜中的分散性;通过去除分散剂,保证了铸膜液的粘度和浓度。通过上述方法,可实现在高颗粒负载量的情况下,保持多功能杂化膜的超滤性能和渗透性能,同时相对提升单位质量颗粒材料的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用膜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多功能杂化膜颗粒负载量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民众对于环境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水环境而言,将废水达标处理是保证水体质量优良的关键所在。而随着污水处理厂的不断提标改造,对废水的深度处理也成为现今学者研究和人们关注的热点。膜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种类的废水中多种污染物的深度处理。如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等不同种类的滤膜,根据截留尺寸不同,分别针对水中不同的污染物进行去除。传统超滤膜具有运行成本低,对病毒、高分子有机物、胶体等污染物处理效果客观的优点,已经在实际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然而,超滤膜不能有效地去除重金属离子、小分子有机物等小尺寸污染物,而这些污染物的去除在废水深度处理的过程中恰恰尤为重要。为了解决此问题,新一代的多功能超滤膜技术亟待开发。
颗粒材料作为水处理功能材料(即催化剂和吸附剂)已成为研究热点并被广泛应用。然而,直接使用颗粒材料作为水处理剂,尤其是微米材料和纳米材料,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压降、团聚、渗出等情况,这就会导致运行成本上升、处理效率下降、安全风险性上升等诸多问题的产生。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负载型微米/纳米颗粒材料在近年得到了关注和发展。
近来,一种新型的混合基质膜(MMMs),即在聚合物膜中杂化颗粒材料作为吸附剂、催化剂,已经逐渐受到关注。功能化的超滤膜能够通过吸附、催化去除重金属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并且保持超滤功能和相当高的水通量。到目前为止,很多颗粒材料,如Fe3O4、氧化石墨烯(GO)等已经被报道杂化到聚合物基膜中在水处理过程中起到吸附、催化氧化的作用。然而,由于团聚和粘度等影响因素,过多的颗粒负载量会导致大孔的出现甚至聚合物无法成膜,同时也会降低单位质量颗粒材料的处理效果。为了依旧能够起到超滤作用,膜中颗粒的含量通常都相当低(一般低于10%),这就严重限制了膜的处理性能。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1191985.6,申请公开日为2017年4月26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载银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超滤膜及其制备与应用。该专利首先制备了通过偶联剂改性的载银氧化石墨烯,而后将成孔剂溶液、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水溶液共混、成膜。该方法能够通过绿色环保、操作简单、经济易行的方法制备出高水通量恢复率、低BSA通量衰减率、高分离截留性能且具有杀菌功能的多功能杂化超滤膜。然而,该杂化超滤膜的颗粒负载量最高仅为10wt%,这就会使得活性材料的比例较低,进而限制了膜材料的抗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97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