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双水相浸渍体系从辣椒中提取分离高纯度辣椒碱类物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8091.1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0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卢艳敏;崔波;王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31/24 | 分类号: | C07C231/24;C07C233/2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双水相 浸渍 体系 辣椒 提取 分离 纯度 物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双水相浸渍体系从辣椒中提取分离高纯度辣椒碱类物质的方法,本发明工艺操作简易,设备廉价,所用大孔树脂便宜,萃取相消耗少且绿色环保,D101大孔树脂、离子液体以及UCON‑50‑HB‑5100可循环使用,生产成本很低,处理量大,无需柱层析分离就能获得高纯度辣椒碱类物质,有效提高了辣椒碱类物质的纯化效率,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功能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技术领域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双水相浸渍体系从辣椒中提取分离高纯度辣椒碱类物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辣椒碱类物质广泛应用于军事、轻化工、食品和医药等领域,而我国对辣椒利用还是集中在初加工的食品行业。在辣椒深加工方面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与国外同行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国内市场对辣椒碱类物质的需求主要靠进口满足。目前,高纯度辣椒碱类物质的分离纯化仍然是一项相对繁琐、耗时的工作。
传统的分离手段一般存在分离效率低,溶剂消耗量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而新兴的模拟移动床色谱法或逆流色谱法,也必须以传统的分离手段为基础制备粗制品再进一步纯化,且存在处理量小,生产周期长,设备昂贵等缺点,不利于规模化的工业生产。
双水相萃取技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有萃取时间短、耗能低、生物兼容性好、易于放大等优点。目前,该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生物产品的初步回收和纯化过程。双水相浸渍树脂是一种将离子交换树脂和双水相萃取技术结合到一起的性能优异的分离树脂。与传统的溶剂浸渍萃取相似,双水相浸渍树脂内的萃取剂是以均匀的液层, 甚至以单分子层分布在整个树脂孔隙的表面。在萃取过程中目标萃取物可以被均匀地吸附在整个树脂颗粒中,浸渍树脂具有萃取剂流失少,负载量大,分相快速,使用方便等优点。本发明构建的双水相浸渍萃取技术具有消耗萃取剂少且易回收,萃取率高,分相快且无需离心设备,操作方便,处理容量大易于扩大等优点,可以有效降低高纯度辣椒碱类物质提取分离的能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分离手段存在的分离效率低,溶剂消耗量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利用双水相浸渍体系从辣椒中提取分离高纯度辣椒碱类物质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以市售朝天椒为原料,用烘箱将原料在45℃条件下烘干后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并将辣椒粉置于试剂瓶中备用。
一种利用双水相浸渍体系从辣椒中提取分离高纯度辣椒碱类物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含有离子液体(1-乙基-3-甲级咪唑硫酸氢盐、1-乙基-3-甲级咪唑醋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无规共聚物(UCON-50-HB-5100)/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分别取出上、下相备用;
(2)将D101大孔树脂与步骤(1)中双水相体系上相按质量比1:(5-20)(w/w)置于锥形瓶中混合,将混合体系室温下静置后超声,然后用漏斗过滤并将D101大孔树脂浸渍树脂置于两张干燥的滤纸之间以除去其表面的液体,得到D101双水相浸渍萃取体系,置于密封袋中备用;
(3)取步骤(1)中双水相体系下相加入辣椒粉,并与步骤(2)中的D101双水相浸渍萃取体系混合,恒温振荡;
(4)萃取完成,过滤取出(3)步骤中的D101双水相浸渍萃取体系置于稀碱溶液中振荡;过滤取出D101大孔树脂(可重复利用),并将溶液加热至UCON-50-HB-5100析出(可重复利用);
(5)将步骤(4)获得的辣椒碱稀碱溶液浓缩至辣椒碱类化合物含量35%以上,用稀盐酸调节水溶液pH至7.0,在4-6℃条件下静置结晶得辣椒碱类物质晶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步骤(5)结晶后的水溶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进行旋转蒸发得离子液体以重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80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