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渣热闷方法及高炉渣制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37861.0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7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宋进;蒋屹;刘军;何森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C21B3/08;C04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齐云 |
地址: | 64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渣 干渣 热闷 制砂 高炉 液态高炉渣 出渣口 次水 放入 渣面 控制冷却过程 冶金技术领域 打水冷却 高炉干渣 冷却过程 液态渣层 次循环 碎石 铺设 覆盖 | ||
1.一种高炉渣热闷方法,用于产生高炉渣的装置包括第一高炉和第二高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干渣池中铺设高炉干渣碎石,铺设厚度为0.45-0.55m;
将所述第一高炉中的液态高炉渣经出渣口放入干渣池中,在所述干渣碎石表面形成液态渣层;
待所述液态渣层自然冷却12-17min后,对渣面进行第一次水冷降温,喷水完毕后再自然冷却35-45min;
将所述第二高炉中的液态高炉渣经出渣口放入干渣池覆盖在所述第一高炉产出的高炉渣上,自然冷却12-17min后,对渣面进行第二次水冷降温,然后再进行7-9次循环冷却过程,其中,每次所述循环冷却过程包括自然冷却8-12min,然后喷水18-22min;
在所述干渣池中向出渣口方向进行破碎,再自然冷却50-70min,然后喷水冷却25-35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渣热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炉和所述第二高炉的高炉渣产出量为195-205吨,所述第一次水冷降温过程的喷水时间为18-22min,喷水量为50-60m3,优选为53-58m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渣热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次水冷降温过程喷水完毕的自然冷却过程中是要使渣层表面的积水蒸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渣热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水冷降温过程的喷水时间为18-22min,喷水量为50-60m3,优选为53-58m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渣热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次所述循环冷却过程中,喷水18-22min的喷水量为53-58m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渣热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破碎后的所述喷水冷却中,喷水量为65-75m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炉渣热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经过破碎后的所述喷水冷却后,将渣料转运至干渣破碎工序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渣热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渣池中铺设的所述高炉干渣碎石的粒径为30-32mm,并且使所述高炉干渣碎石铺设后表面平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渣热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渣池包括干渣池主体和冷却管路,所述干渣池主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所述干渣池主体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干渣池主体的所述第一端与高炉的出渣口连通,所述干渣池的出渣口位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
所述冷却管路包括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所述第一冷却管路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壁上,所述第二冷却管路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壁上,在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和所述第二冷却管路上均设置有多个底部喷水口,每个所述底部喷水口的出水口朝向所述干渣池主体的内腔中;
所述冷却管路还包括第一顶部管路和第二顶部管路,所述第一顶部管路位于所述第一冷却管路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顶部管路通过第一连通管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顶部管路位于所述第二冷却管路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顶部管路通过第二连通管路与所述第二冷却管路连通。
10.一种高炉渣制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炉渣热闷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786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