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碳纤维无人船的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33797.9 | 申请日: | 2018-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4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 发明(设计)人: | 蓝孝晶;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钜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B63B35/32 |
| 代理公司: | 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30 | 代理人: | 董尚风 |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漂浮物 无人船 打捞 船体 水面漂浮物 打捞装置 固定板 正反转电机 空腔空间 内部安装 上下移动 升降机构 推进机构 向上移动 悬浮机构 存储箱 再利用 沉入 水漏 存储 占用 | ||
1.一种基于碳纤维无人船的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包括碳纤维船体(5),所述碳纤维船体(5)左侧面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船体(4)的内部安装有悬浮机构(3),所述碳纤维船体(4)的右侧安装有推进机构(4),所述固定板(6)的下方安装有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的左侧安装有打捞机构(1);
所述悬浮机构(3)包括电机(301)、第一空腔(302)、蜗轮(303)、蜗杆(304)、固定块(305)、第一轴承(306)、第二轴承(307)、缺口(308)、悬浮浆(309)、第一转轴(310)、第一密封轴承(311)和防撞板(312);
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支撑块(201)、调节箱(202)、第三轴承(203)、第一螺纹杆(204)、滑槽(205)、固定杆(206)、滑块(207)、第一螺纹管(208)、固定柱(209)、第二空腔(210)、通槽(211)、第二密封轴承(212)、第三空腔(213)、第一正反转电机(214)和第一防水箱(215);
所述打捞机构(1)包括凹槽(101)、第一出水孔(102)、打捞箱(103)、第二螺纹杆(104)、存储箱(105)、第二出水孔(106)、第四空腔(107)、第二螺纹管(108)、第一进口(109)、第二进口(110)和过滤板(111);
所述推进机构(4)包括第二防水箱(401)、第二转轴(402)、螺旋桨(403)、第四轴承(404)、第五空腔(405)、第一锥齿轮(406)、第二锥齿轮(407)、第二正反转电机(408)和第三密封轴承(4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纤维无人船的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船体(5)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302),所述第一空腔(30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301),所述第一空腔(302)远离电机(301)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307),所述电机(3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304),所述蜗杆(304)远离电机(301)的一端与第二轴承(307)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空腔(302)的内顶壁固定镶嵌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轴承(306),每个所述第一轴承(306)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310),每个所述第一转轴(310)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蜗轮(303),两个所述蜗轮(303)均与蜗杆(304)相啮合,所述第一空腔(302)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密封轴承(311),两个所述第一转轴(310)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密封轴承(304)并延伸至碳纤维船体(5)的下方,且两个第一转轴(310)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密封轴承(311)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船体(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对称的固定块(305),每组所述固定块(305)之间均放置有防撞板(312),两个所述防撞板(312)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每组固定块(305)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防撞板(312)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缺口(308),两个所述第一转轴(310)的底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缺口(308)内,每个所述第一转轴(310)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悬浮浆(3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钜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钜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379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道杂草清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固体垃圾清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