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15087.3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4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项乔君;蔡韵雯;徐浠鹏;李东亚;郑康康;禹奥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徐红梅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结段 邻接 可变标线 匝道 快速路出口 平面交叉口 交叉口 进口道 交叉口进口道 可变信息标志 出口匝道 道路使用 负面影响 交通状况 可变标志 地面车 紊乱 优化 车道 交通 | ||
1.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匝道与地面车道路侧布置可变标志;
(2)在出口匝道端部到邻接交叉口的进口道的起点布置可变标线1,在邻接交叉口进口道布置可变标线2;
(3)通过检测器获得实时的联结段密度;
(4)根据上述实时密度与联结段的绝对密度的阈值的关系,判断联结段处于交织组织状态或无交织组织状态;
(5)根据联结段处于交织组织状态或无交织组织状态,控制可变标线与可变标志进行变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信息标志功能如下:
(1)可变标志分别布置在出口匝道与地面道路路侧,标志上有可变文字信息;
(2)该标志在联结段处于可交织组织状态时,充当指示标志,呈现的文字提醒匝道和地面道路的车辆需要在进入联结段前提前变道;
(3)该标志在联结段的处于无交织组织状态时,充当禁止标志,呈现的文字告知匝道和地面道路的车辆在前方联结段白色实线处禁止变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标线1功能如下:可变标线1布置在出口匝道端部到邻接交叉口的进口道的起点,该种标线可以显示白色实线或者白色虚线两种状态,当联结段处于无交织状态时,可变标线呈现为白色实线;当联结段处于可交织状态时,可变标线呈现为白色虚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标线2布置在在邻接交叉口进口道的上,其中车道包括相邻车道1、车道2、车道3、车道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标线2功能如下:当联结段处于无交织状态时,车道2与车道4的可变标线2指示为直右车道,车道1与车道3的可变标线2指示为左转车道;当联结段处于可交织状态时,车道1的可变标线2指示为左转车道,车道2与车道3的可变标线2指示为直行车道,车道4的可变标线2指示为右转车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获取联结段实时密度的方法如下:在出口匝道端部布置线圈检测器,覆盖联结段所有车道,在进口道起点布置线圈检测器,覆盖进口道所有车道,两个检测器所计车辆数的差值即为联结段的实时车辆数,联结段实时密度=实时车辆数/联结段长度/联结段车道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控制联结段处于交织组织状态或无交织组织状态方法如下:根据联结段的实际的交织比和设计速度,查表确定该联结段的绝对密度的阈值,当检测的实时密度超过该阈值时,则进入无交织组织状态,否则保持可交织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控制可变标线与可变标志进行变换,实现两种组织状态的控制,方法如下:通过检测器获得实时的联结段密度,并与联结段的绝对密度的阈值进行对比,控制可变标线与可变标志进行变换,实现两种组织状态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50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