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合成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14664.7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6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闫红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宝路加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20/06;C04B24/26;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4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滴加 甲氧基聚乙二醇 去离子水 聚羧酸减水剂 合成工艺 双氧水 氢氧化钠溶液 缓慢升温 施工环境 反应釜 投入量 料滴 保温 混凝土 冷却 配方 融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合成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先往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升温至90‑95℃,然后同时投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氧基聚乙二醇投入量为去离子水重量的2‑2.5倍;S2、缓慢升温至60‑65℃,等到甲氧基聚乙二醇全部融化后加入双氧水和去离子水,在60‑65℃温度下,搅拌10分钟;S3、滴加A料和B1料,B1料加完后再滴加B2料;A料3.5小时滴加完成、B1料、B2料1.5小时滴加完成;S4、B2料滴加完成后再在60‑65℃下保温1‑1.5小时进行反应,然后冷却至40‑50℃,然后滴加浓度为30‑5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搅拌30分钟,直到PH达到7左右即可。本发明成本偏低,且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在不改变配方的前提下能够使用能够适用于大部分混凝土以及施工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添加剂,特别是涉及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混凝土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
目前,混凝土减水剂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制造工艺也十分成熟,也正是这样,才导致其市场竞争较大,如果企业不进行差异化竞争,势必导致企业面临淘汰得出危险。而目前混凝土减水剂的性能基本上趋同,且成本也基本上稳定,如果不能降低其生产成本,势必导致企业没有市场竞争优势。
因此,申请人提出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合成工艺,制造工艺简单,成本比现有技术的成本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合成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合成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先往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升温至90-95℃,然后同时投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氧基聚乙二醇投入量为去离子水重量的2-2.5倍;
S2、缓慢升温至60-65℃,等到甲氧基聚乙二醇全部融化后加入双氧水和去离子水,在60-65℃温度下,搅拌10分钟;
加入的双氧水重量为甲氧基聚乙二醇的0.003-0.005倍,其浓度为30-35%;
加入的去离子水重量为甲氧基聚乙二醇的0.06-0.1倍;
S3、滴加A料和B1料,B1料加完后再滴加B2料;A料3.5小时滴加完成、B1料、B2料1.5小时滴加完成;
A料配置:将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相应份数比取出混合即可:过硫酸铵5-6份、抗坏血酸3-4份溶解入700-750份软化水;
B1料配置:将丙烯酸与软化水按照重量份数比为65-70:15-20的比例混合即可;
B2料配置:将丙烯酸与软化水按照重量份数比为140-150:35-40的比例混合即可;
滴加的A料中的过硫酸铵与甲氧基聚乙二醇重量比为2000:5-6;
滴加的B1料中丙烯酸与甲氧基聚乙二醇重量比为2000:65-70;
滴加的B2料中,丙烯酸与甲氧基聚乙二醇重量比为2000:140-150;
S4、B2料滴加完成后再在60-65℃下保温1-1.5小时进行反应,然后冷却至40-50℃,然后滴加浓度为30-5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搅拌30分钟,直到PH达到7左右即可;
S5、检测含固量,并通过加热蒸发或加入去离子水的方式调整含固量,使得含固量保持在35-40%,即可获得减水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宝路加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宝路加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46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