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AE仿真的发动机罩过关量评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14058.5 | 申请日: | 2018-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3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 发明(设计)人: | 竺福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龙创世纪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罩 伺服电机 螺纹杆 转轴 转动连接 转动装置 扫描 竖杆 评估 全方位扫描 输出轴末端 建模装置 准确度 连接板 输出轴 侧壁 建模 下端 平行 保证 贯穿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AE仿真的发动机罩过关量评估方法,利用一种用于CAE的发动机罩过关量评估的建模装置,该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上设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U型板的一侧并延伸至U型板内,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U型板内的一端侧壁上,所述U型杆内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竖杆,两个竖杆上共同转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位于螺纹杆的下端,所述转轴上设有连接板。本发明能自动对半车进行扫描,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因人工扫描出现的失误,保证扫描质量,能有效的对半车进行全方位扫描,保证建模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评估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AE仿真的发动机罩过关量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罩是车辆日常使用过程中常用部件,设计精巧的发动机罩不仅能够使汽车外形更美观,还能让顾客使用更便捷。发动机罩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要承受各种各样的载荷,开启和关闭是常见一种工况。由于不同的使用习惯,对开启和关闭的操作不尽相同,关闭发动机罩,导致前大灯碎裂、前翼子板掉漆、前格栅损坏等情况时有发生。
基于CAE方法,从系统角度出发,建立半车系统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机罩锁、密封条和缓冲块的详细建模,考虑发动机罩锁锁止能力、缓冲块及密封条的缓冲作用,计算发动机罩在一定转速下对车身结构的冲击效应,同时考虑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分析过程中,监测考察点的Z向变形量,从而得出合理的发动机罩过关量,为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改进提供参考。
首先需要对半车进行建模,才能进行后续步骤,现有的建模方法一般都是工作人员手持扫描仪进行扫描,扫描效率低,扫描时间长,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疲劳,从而影响扫描质量,造成不能准确对半车进行建模,影响后续工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CAE仿真的发动机罩过关量评估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CAE仿真的发动机罩过关量评估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CAE仿真的发动机罩过关量评估方法,利用一种用于CAE的发动机罩过关量评估的建模装置,所述一种用于CAE的发动机罩过关量评估的建模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上设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U型板的一侧并延伸至U型板内,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U型板内的一端侧壁上,所述U型杆内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竖杆,两个竖杆上共同转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位于螺纹杆的下端,所述转轴上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开口,且转轴位于开口内,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移动板,且移动板螺纹套接在螺纹杆上,所述连接板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上设有扫描仪。
优选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安装在顶板上端的驱动电机,所述顶板的下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的底部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上转动套接有连接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顶板并延伸至凹槽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侧固定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一端转动套接有连接杆上,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固定在U型板的上端一侧,所述U型板的上端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安装有限位板,且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在限位板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在连接板下端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下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端固定有安装板,所述承载板的下端一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在安装板的一侧,所述扫描仪安装在安装板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顶板的下端四角均固定有支撑杆,四个支撑杆的下端共同固定有底板。
优选地,所述螺纹杆采用碳素钢制成。
优选地,所述移动槽呈回型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龙创世纪汽车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龙创世纪汽车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40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