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扶手安装装置、扶手和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05021.6 | 申请日: | 2018-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6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锡广;冯玉华;张鹏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B62D6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王欢;刘芳 |
| 地址: | 11014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扶手 安装 装置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扶手安装装置、扶手和车辆,扶手安装装置用于将扶手安装在车辆的车体上,其包括安装部和紧固部;安装部和扶手分别位于车体的相对两侧,紧固部以自身轴线为转轴可转动地依次穿设安装部、车体以及扶手,以将扶手安装在车体上;安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安装区域和紧固区域,紧固部在转动过程中在紧固区域和安装区域之间切换,当紧固部位于紧固区域时,扶手紧固连接在车体上,当紧固部位于安装区域时,扶手解除与车体的紧固连接状态。本发明能够解决扶手安装、维修和更换过程操作不便的问题,避免车体扶手安装位置产生变形或由变形导致的强度不足的问题,提高乘客的乘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扶手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扶手安装装置、扶手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车辆在成为人们代步工具之后,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便捷服务,人们对其要求也不断提高,也对车辆的各个细节提高了更高要求。
扶手是车辆内部常见的部件之一,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转弯或刹车的可能,因此为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通常会在车辆的车厢内部设置扶手以供乘客握持。亦或是设置在车辆的车门附近,以便于乘客上下车时握持。目前的扶手大都是安装在车辆的车体侧壁上,通过螺栓将扶手与车体侧壁连接后,再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以提高两者的连接稳定性。当完成连接后,为保证车体侧壁的美观性,需要在车体侧壁上继续覆盖设置侧墙木结构、保温层和/或间壁板等结构。待上述结构安装完毕后,螺母和点焊位置隐藏在上述结构当中。
然而上述的扶手安装结构是直接将扶手与车体侧壁连接,扶手长时间的牵拉使用会导致其变形或破损,无法保证乘客握持扶手时的人身安全。并且扶手在后续的维修和更换过程中,需要拆除侧墙木结构、保温层和/或间壁板等结构才能拆除扶手,更换过程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扶手安装装置、扶手和车辆,能够解决扶手安装、维修和更换过程操作不便的问题,避免车体扶手安装位置产生变形或由变形导致的强度不足的问题,提高乘客的乘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扶手安装装置,用于将扶手安装在车体上,包括:安装部和紧固部。
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扶手分别位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紧固部以自身轴线为转轴可转动地依次穿设所述安装部、所述车体以及所述扶手,以将所述扶手安装在所述车体上。
所述安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安装区域和紧固区域,所述紧固部在转动过程中在所述紧固区域和所述安装区域之间切换,当所述紧固部位于所述紧固区域时,所述扶手紧固连接在所述车体上,当所述紧固部位于所述安装区域时,所述扶手解除与所述车体的紧固连接状态。
在上述的扶手安装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面,当所述扶手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时,所述安装面贴设在所述车体的表面上。
在上述的扶手安装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安装部内开设有通槽和沉槽;
所述通槽沿所述安装部的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安装部,所述沉槽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为同方向,且所述通槽和所述沉槽具有重叠区域,以使所述通槽和所述沉槽在所述重叠区域连通;
所述通槽和所述重叠区域用于形成所述安装区域,所述沉槽用于形成所述紧固区域。
在上述的扶手安装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通槽的槽口延伸方向与所述沉槽的槽口延伸方向具有预设夹角。
在上述的扶手安装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紧固部包括穿设件和连接件,所述穿设件包括卡设段和延伸段,所述卡设段连接在所述延伸段的第一端,所述延伸段的第二端依次穿设所述安装部、所述车体和所述扶手,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以将所述扶手安装在所述车体上;
当所述紧固部位于所述紧固区域内时,所述卡设段抵接在所述沉槽的槽壁上,以限制所述紧固部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50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