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金属零部件加工夹持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96802.3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2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天裕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板 气缸 零部件加工 夹持组件 汽车金属 固定设置 竖板顶部 活塞杆 加工台 加工 汽车零部件加工 垂直固定连接 抗冲击能力 竖板外侧面 滑动连接 夹持力度 减震装置 组件包括 拆卸 抗震 穿过 灵活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金属零部件加工夹持组件,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上表面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板,所述加工台上表面远离第一竖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顶部和第二竖板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加工台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装置,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中部均固定设置有加持组件,所述加持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位于第一竖板外侧面中央,所述气缸一侧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远离气缸的一侧穿过第一竖板,并延伸至第一竖板右侧,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该一种汽车金属零部件加工夹持组件,夹持力度大,便于调整角度,可以灵活拆卸,同时加工台抗震抗冲击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金属零部件加工夹持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配件加工(auto spare parts)是构成汽车配件加工整体的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在汽车零部件加工过程中,需要加持金属零部件,在一些加工流程中,手工难以握持,需要一种机械金属零部件夹持机构。现有的金属零部件夹持机构,夹持角度不能调节,同时不具备防滑能力,加工台抗震动、抗冲击能力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金属零部件加工夹持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械夹持机构夹持角度不便于调节,不具备防滑能力,加工台减震效果不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金属零部件加工夹持组件,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上表面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板,所述加工台上表面远离第一竖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顶部和第二竖板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加工台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装置,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中部均固定设置有加持组件;
所述加持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位于第一竖板外侧面中央,所述气缸一侧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远离气缸的一侧穿过第一竖板,并延伸至第一竖板右侧,所述活塞杆位于第一竖板右侧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轴套,所述调节轴套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调节转轴,所述调节转轴远离调节轴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臂,所述缓冲臂远离调节转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臂,所述伸缩臂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板。
优选的,所述伸缩臂与固定板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调节拧紧螺杆,所述夹板远离伸缩臂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防滑钉。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板内侧面上位于活塞杆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活塞杆靠近调节轴套的一侧的外表面上部和下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滑杆,所述定位滑杆远离限位板的一侧与限位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顶框,所述顶框内壁底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下表面中央固定连接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下部穿过顶框内壁底部,并延伸至顶框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顶板上部固定连接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远离顶板的一侧与顶框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柱位于顶框下方的末端部分固定连接有缓冲套筒。
优选的,所述缓冲套筒远离缓冲柱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外表面下部滑动连接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所述凹槽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底杆,所述底杆下部固定连接有受压弹簧柱,所述受压弹簧柱底部与底座内壁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共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顶板下表面中央固定设置有照明灯,所述顶板上表面中央固定连接有接电线。
优选的,所述加工台上表面中央固定设置有加工垫板。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天裕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天裕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6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