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粉末制造装置和金属粉末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83883.3 | 申请日: | 2018-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2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堀野贤治;吉留和宏;原田明洋;松元裕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TDK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2F9/08 | 分类号: | B22F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杨琦;尹明花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粉末 制造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金属粉末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熔融金属供给部(20),其喷出熔融金属;
筒体(32),其设置于所述熔融金属供给部的下方;以及
冷却液导出部(36、136、236),其在所述筒体的内表面形成用于冷却从所述熔融金属供给部喷出的所述熔融金属的冷却液的流动,
并且,
所述冷却液导出部(36、136、236)配备于所述筒体的轴芯方向的上部,并在内部具有:外侧空间部(44)、内侧空间部(46)、将这些外侧空间部(44)和内侧空间部(46)连接的通路部(42)、以及覆盖通路部(42)的轴芯方向的宽度的框体(38、138、238),
在所述外侧空间部(44)连结有喷嘴(37、137、237),
所述通路部(42)被构成为,以比所述外侧空间部(44)的上下宽度窄的上下宽度使所述冷却液从所述外侧空间部(44)向所述内侧空间部(46)通过,并且
该金属粉末制造装置被构成为,从所述喷嘴(37、137、237)进入到所述外侧空间部(44)的冷却液从所述外侧空间部(44)朝向所述通路部(42),并且通过所述通路部(42)的冷却液与所述框体(38)发生碰撞,其流动的方向被改变,从所述内侧空间部(46)的冷却液喷出部(52)沿着所述筒体(32)的内表面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粉末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空间部(44)与内侧空间部(46)之间利用设置于板部(40、140)的上部的所述通路部(42)连通,
所述通路部(42)配备于所述外侧空间部(44)的所述轴芯方向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粉末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路部(42)的上下宽度比所述外侧空间部(44)的上下宽度窄,且为所述外侧空间部(44)的上下宽度的1/2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粉末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却液导出部(36、136、236)的所述外侧空间部(44)按照切线方向连结有所述喷嘴(37、137、237),冷却液以围绕轴芯进行旋转的方式从所述喷嘴(37、137、237)进入所述外侧空间部(44)的内部,以旋涡状进入所述外侧空间部(44)的内部的冷却液通过所述通路部(42),并以旋涡状进入所述内侧空间部(46)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粉末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却液导出部(36、136、236)的所述外侧空间部(44)按照切线方向连结有所述喷嘴(37、137、237),冷却液以围绕轴芯进行旋转的方式从所述喷嘴(37、137、237)进入所述外侧空间部(44)的内部,以旋涡状进入所述外侧空间部(44)的内部的冷却液通过所述通路部(42),并以旋涡状进入所述内侧空间部(46)的内部。
6.一种金属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
在设置于熔融金属供给部(20)的下方的筒体(32)的内表面上形成冷却液的流动的工序;以及
从所述熔融金属供给部(20)将熔融金属向所述冷却液的流动进行喷出的工序,
并且,
使用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粉末制造装置,
使所述外侧空间部(44)的所述冷却液通过具有比所述外侧空间部(44)的宽度窄的上下宽度的通路部(42),
使通过所述通路部(42)的所述冷却液朝向在所述筒体(32)的所述内表面流动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DK株式会社,未经TD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388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