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金化热镀锌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2938.9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7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姜英花;韩赟;谢春乾;刘华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6;C22C38/28;C22C38/22;C22C38/38;C22C33/04;C21D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化热镀锌 双相钢 制备 汽车零部件 重量百分比 成分体系 合理工艺 加工性能 微量元素 弯曲性 延伸率 合金 匹配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金化热镀锌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10%~0.15%,Si:0.2%~0.5%,Mn:2.0%~2.4%,Alt:0.02%~0.05%,Ti:0.015%~0.03%,Cr:0.4%~0.6%,Mo:0.1%~0.3%,P≤0.01%,S≤0.01%,N≤0.005%,余量为Fe和微量元素。本发明通过设计合理的合金成分体系,随之确定与之相匹配的合理工艺方法,获得了980MPa级合金化热镀锌双相钢;本发明改善了合金化热镀锌双相钢的延伸率和弯曲性,使得其满足汽车零部件对加工性能的特殊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轧热镀锌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合金化热镀锌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向节能、环保、安全、舒适方向发展,车身在轻量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对耐蚀性能和抗冲撞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来自铝、镁、塑料等材料的竞争压力,迫使汽车用钢板向经过涂镀处理的高强化方向发展。随着这些高强合金化钢板用途的不断扩大,对成形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如高的延伸率、弯曲性、扩孔性等等。
双相钢(DP,Dual Phase Steel)的显微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和马氏体两相所构成,铁素体提供了钢的延性,马氏体则提供了强度。所述双相钢具有屈强比低、初始加工硬化速率高以及强度和延性匹配好等特点,已成为汽车用高强钢的首选材料之一。然而,双相钢的软基体铁素体相和硬马氏体相的临界处易形成空位,因此存在弯曲性、扩孔性差的问题。
为开发高强度合金化先进高强钢,在钢中添加了Si和Mn等元素,但这些元素容易发生氧化,在钢板热镀锌退火过程中,会优先氧化并容易造成不均匀的局部氧化,在钢板表面形成SiO2和Mn2SiO4等氧化物,从而影响钢板表面与镀锌层之间的粘着性,导致漏镀等问题。为了避免上述添加元素的不利影响,必须在保证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这些元素的添加量或者添加其他一些无害元素。另外,不同于连退工艺,在合金化镀锌工艺中,镀锌温度和合金化温度阻碍带钢的冷却过程,削减冷却速度,从而无法得到足量的马氏体相,需要添加高淬透性合金元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金化热镀锌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以获取具有优异弯曲性和延伸率的合金化镀锌双相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合金化热镀锌双相钢,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
C:0.10%~0.15%,Si:0.2%~0.5%,Mn:2.0%~2.4%,Alt:0.02%~0.05%,Ti:0.015%~0.03%,Cr:0.4%~0.6%,Mo:0.1%~0.3%,P≤0.01%,S≤0.01%,N≤0.005%,余量为Fe和微量元素。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合金化热镀锌双相钢,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115%,Si:0.35%,Mn:2.3%,P:0.009%,S:0.002%,Alt:0.035%,Cr:0.5%,Mo:0.2%,Ti:0.025%,N:0.005%。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合金化热镀锌双相钢的抗拉强度达到980MPa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合金化热镀锌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钢水经过转炉冶炼后获得板坯;所述冶炼过程中,终点目标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C 0.10-0.15%,S≤0.01%,P≤0.01%;
将所述板坯进行加热,再经过粗轧、精轧获得热轧板,然后将所述热轧板进行层流冷却,冷却后卷取成热轧卷;所述板坯加热温度为1220~1280℃;终轧温度为870~920℃;所述卷取温度为650~690℃;
将所述热轧卷通过冷轧获得冷硬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29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