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鲜面条的复配食品添加剂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79561.1 | 申请日: | 2018-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2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 发明(设计)人: | 田均德;田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梁山县天喜食品配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29/00 | 分类号: | A23L29/00;A23L29/269;A23L19/10;A23L7/109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宋平 |
| 地址: | 272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鲜面条 食品添加剂 复配 变色 谷氨酰胺转氨酶 硬脂酰乳酸钙 蔗糖脂肪酸酯 六偏磷酸钠 黄原胶 魔芋粉 耐煮 食品添加剂技术 含量百分比 拉伸弹性 保湿 保水 碱味 筋度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鲜面条的复配食品添加剂,包括蔗糖脂肪酸酯、黄原胶、六偏磷酸钠、硬脂酰乳酸钙、谷氨酰胺转氨酶、魔芋粉,其特征在于:各组分含量百分比为:蔗糖脂肪酸酯12%‑17%、黄原胶33%‑39%、六偏磷酸钠9%‑13%、硬脂酰乳酸钙14%‑18%、谷氨酰胺转氨酶3%‑8%、魔芋粉16%‑22%,合计总量为100%,涉及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该用于鲜面条的复配食品添加剂及其生产方法,可以解决鲜面条在加工过程中口感筋度差、容易变色、不能保水保湿、拉伸弹性差、耐煮时间短等问题,克服现有鲜面条口感发硬、有碱味、弹性差、容易变色发干、耐煮时间短的缺陷,使鲜面条更适合于人们追求软弹爽滑口感以及外观鲜亮不变色的要求,提高鲜面条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鲜面条的复配食品添加剂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现有用于鲜面条的食品添加剂分为单一食品添加剂和复配食品添加剂。单一食品添加剂功能作用单一,比如单纯用碳酸钠,虽然有增筋作用,但是面条弹性差、容易发干、容易变色、碱味重,复配食品添加剂基本由碳酸钠、碳酸钾、磷酸盐、黄原胶等组成,具有增筋、保湿以及一定的耐煮作用,但是仍有面条口感发硬、弹性差、容易变色、有碱味的缺陷,因用于鲜面条的食品添加剂功能单一或配方不合理导致鲜面不好卖,影响了加工鲜面条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鲜面条的复配食品添加剂及其生产方法,解决了鲜面条在加工过程中口感筋度差、容易变色、不能保水保湿、拉伸弹性差、耐煮时间短等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鲜面条的复配食品添加剂,包括蔗糖脂肪酸酯、黄原胶、六偏磷酸钠、硬脂酰乳酸钙、谷氨酰胺转氨酶、魔芋粉,各组分含量百分比为:蔗糖脂肪酸酯12%-17%、黄原胶33%-39%、六偏磷酸钠9%-13%、硬脂酰乳酸钙14%-18%、谷氨酰胺转氨酶3%-8%、魔芋粉16%-22%,合计总量为100%。
进一步地,所述蔗糖脂肪酸酯、黄原胶、六偏磷酸钠、硬脂酰乳酸钙、谷氨酰胺转氨酶、魔芋粉均是食品级原料或食品添加剂。
进一步地,所述复配食品添加剂在鲜面条加工过程中用量占面粉总质量的0.8%。
一种用于鲜面条的复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量配重,将蔗糖脂肪酸酯、黄原胶、六偏磷酸钠、硬脂酰乳酸钙、谷氨酰胺转氨酶、魔芋粉依次按照比例称重,并且将称重完成的蔗糖脂肪酸酯、黄原胶、六偏磷酸钠、硬脂酰乳酸钙、谷氨酰胺转氨酶、魔芋粉放置到配料桶中;
步骤二:将蔗糖脂肪酸酯、黄原胶、六偏磷酸钠、硬脂酰乳酸钙、谷氨酰胺转氨酶、魔芋粉的混合物料采用强制搅拌混合机进行混合;
步骤三:将蔗糖脂肪酸酯、黄原胶、六偏磷酸钠、硬脂酰乳酸钙、谷氨酰胺转氨酶、魔芋粉混合好的混合物料按照包装规格采用人工或包装机械进行称量、灌入包装袋、封口。
进一步地,所述称量配重时需采用同一个电子秤,并且每天分时段进行校正,保证称量的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蔗糖脂肪酸酯、黄原胶、六偏磷酸钠、硬脂酰乳酸钙、谷氨酰胺转氨酶、魔芋粉混合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并且采用强制搅拌,保证搅拌的均匀性。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梁山县天喜食品配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梁山县天喜食品配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95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