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具和差速器总成精度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8050.8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5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夏波;王海峰;位坤;宋立军;李超;姚亮;李传英;苗永胜;魏金宝;张学先;刁玉臣;迟民;王晓东;刘大伟;张福德;王明堂;于春妮;崔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华瑞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孙营营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速器总成 检具 检测 百分表 定位体 定位座 表座 升降台 底板 产品测量 定位误差 径向跳动 球形测头 左右壳体 多品种 检测齿 可检测 横梁 齿形 导杆 底柱 顶柱 立柱 扭簧 紧贴 装配 测量 | ||
1.一种检测差速器总成精度的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定位体(2)、底柱(3)、立柱(4)、横梁(5)、扭簧(6)、用于安装百分表的第一表座(7)、球形测头(8)、顶柱(9)、导杆(10)、升降台(11)、用于安装百分表的第二表座(12)和定位座(15),所述定位座(15)固接于底板(1),所述定位座(15)顶面为倾斜的安装面,所述定位体(2)通过螺钉连接于定位座(15)上,所述定位体(2)的中心处具有与差速器总成一端的轴承位间隙配合的定位孔(20),所述底柱(3)安装于底板(1)上,所述立柱(4)的底部穿于底柱(3)的中心孔中并与底柱(3)的中心孔滑动连接,所述立柱(4)通过螺纹连接于底柱(3)上的第一顶丝(13)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差速器总成精度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5)通过转轴(40)转动连接于立柱(4)上,所述扭簧(6)一端与横梁(5)相固接,另一端与立柱(4)相固接,为横梁(5)提供一逆时针的扭矩,所述球形测头(8)固定安装于横梁(5)底面上并靠近横梁(5)的左端,所述顶柱(9)固定安装于横梁(5)顶面上并靠近横梁(5)的右端,所述第一表座(7)安装于立柱(4),所述第一表座(7)夹持的百分表的测头与顶柱(9)的顶端接触,所述导杆(10)为两根,纵向设置,底端固定安装于底板(1)上;所述升降台(11)滑动连接于导杆(10)上并通过螺纹连接于升降台(11)上的第二顶丝(14)定位,所述第二表座(12)固定安装于升降台(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测差速器总成精度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15)的顶面与水平面夹角为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测差速器总成精度的检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16)和滑板(17),所述导轨(16)固定安装于底板(1)上组成一滑腔,所述滑板(17)固接于底柱(3)底端上,所述滑板(17)滑动连接于滑腔中并通过螺纹连接于导轨(16)上的第三顶丝(18)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差速器总成精度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座(12)的安装孔的轴线与安装于定位体(2)上的差速器总成的轴线有交点,优选的,顶柱(9)的顶部固接有顶面为弧形面的顶板(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差速器总成精度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测头(8)至转轴(40)的力臂长度与顶柱(9)至转轴(40)的力臂长度相等。
7.一种差速器总成精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检具,
检测差速器左右壳体合装后的精度时:a1)将左右壳体合装后的差速器总成置于定位体上,差速器总成一端的轴承位插入定位体的定位孔内,两者间为大间隙配合,差速器的重力分量使差速器轴承位外圆始终贴紧在定位孔内壁上,消除了定位配合间隙对测量的影响;a2)转动差速器总成,使用第二表座(12)夹持的百分表检测差速器另一端的轴承位(50)跳动、安装齿圈的轴位(51)的同轴度及法兰端面(52)的跳动度;
检测齿圈的齿形跳动时:b1)将齿圈(30)装配于差速器上,将差速器总成置于定位体上,差速器总成一端的轴承位插入斜定位体的定位孔内,两者间为大间隙配合,差速器总成的重力分量使差速器轴承位外圆始终贴紧在定位孔内壁上,消除了定位配合间隙对测量的影响;b2)转动差速器总成,使用第一表座(7)夹持的百分表检测齿圈的齿形跳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华瑞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华瑞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805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