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织品及皮革制品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试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76258.6 | 申请日: | 2018-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8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潘建君;张晓婷;闵洁;钟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12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卫康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品 皮革制品 硝基苯 化合物 测试 方法 | ||
一种纺织品及皮革制品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试方法,涉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纺织品及皮革制品中的硝基苯类化合物。通过对提取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合适的前处理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对15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参考参数。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快速可靠、灵敏度高、回收率高、精密度好的特点,且试剂用量少,避免了大量化学试剂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用于测定纺织品及皮革制品中硝基苯类化合物时可行的;并且对控制产品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及皮革制品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试方法,属于化学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硝基苯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生产原料,外观无色或微黄色,具苦杏仁味,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硝基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农药、染料、炸药、医药、多聚醇及其他化工产品,也有一些企业使用硝基苯作为溶液,用于涂料、制鞋、地板材料等生产活动。
硝基苯是广泛存在的有机物污染物,国际公认危险化学品之一。美国环保局规定为优先监测物,我国将其确定为58种优先控制的有毒化学品之一。2015年12月17日,欧盟化学品管理局(ECHA)将硝基苯列入第14批高关注度物质(SVHC)候选物质,标注硝基苯具有“生殖毒性,主要用于染料、医药、农药、荧光增白剂、有机颜料等的中间体”。
高关注物质是欧盟REACH法规框架下规定的一类有害物质。包括CMR 12(第1、2类致癌、致诱变、致生殖毒性物质)、PBT(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毒性物质)、vPvB(高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物质)和其他对人体或环境产生不可逆影响的物质,如内分泌干扰物质等。对于高关注物质(SVHC),进出口企业必须按照REACH法规要求,严格落实相关措施,否则就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硝基苯为芳烃类化合物,是人工合成的,而不是自然界生成的。环境中的硝基苯主要是由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释放所致。随着这些产品的制造和使用,硝基芳香烃也多途径地进入环境中,污染水体。人体接触硝基苯及其蒸汽能经肺呼吸.也可经皮肤缓慢吸收。硝基苯污染皮肤后的吸收率为2mg/cm2‧h。其蒸汽可经皮肤和呼吸道吸收。在体内总滞留率可达80%。
硝基苯主要毒作用包括:①形成高铁血红蛋白。② 硝基苯进人人体后,经过转化产生的中间物质,可使维持细胞膜正常功能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从而引起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③硝基苯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致肝实质病变,引起中毒性肝病、肝脏脂肪变性。严重者可发生亚急性肝坏死。④急性中毒者还有肾脏损害的表现,此种损害也可继发于溶血。
对硝基甲苯、间硝基甲苯、邻硝基甲苯、对硝基氯苯、间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对二硝基苯、间硝基氯苯、邻二硝基苯、2,6-二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2,4-二硝基氯苯、3,4-二硝基甲苯、2,4,6-三硝基甲苯等都是硝基苯的基本衍生化合物,与硝基苯一起,构成15种硝基苯类化合物。
纺织品及皮革制品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在日益进步的当今社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消费品的生态、环保、安全等问题。但是在纺织品及皮革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普遍还是需要利用染料染色、助剂整理等加工来提升产品的美观度和舒适度,随之而来的产品的生态性、安全性隐患也因此增大。而硝基苯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的染料生产原料,可以生产苯胺、荧光增白剂等染料,理应成为监测的重点。因此对纺织品及皮革制品中15种硝基苯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有利于控制产品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品及皮革制品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试方法。
1.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对纺织品及皮革制品中硝基苯类化合物测试方法少,测定的量不精确,提取纺织品及皮革制品中硝基苯类化合物效果差等缺陷。
2.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未经湖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62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