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距离模糊水声合作定位信号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74823.5 | 申请日: | 2018-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6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 发明(设计)人: | 朱元林;彭水;尚凡;周志强;孙向前;苏军;李帅;徐国贵;王双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91388部队 |
| 主分类号: | G01S15/46 | 分类号: | G01S15/46;G01S15/8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慧 |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标识脉冲 合作定位 脉冲 水声 模糊 水声定位信号 发射信号 接收系统 脉冲周期 模糊问题 体制设计 系统成本 信号设计 复杂度 算法 研究 | ||
本发明属于水声定位信号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距离模糊的水声合作定位信号设计方法。一种抗距离模糊的水声合作定位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普通脉冲和标识脉冲,所述的普通脉冲的频率为f1,所述的标识脉冲的频率为f2,每间隔m个普通脉冲设置一个标识脉冲,所述的脉冲周期为T,m在满足特定的关系下能够实现抗距离模糊的效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从发射信号体制设计上解决距离模糊问题,不需要复杂的接收算法,降低了接收系统的复杂度和系统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声定位信号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距离模糊的水声合作定位信号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长基线水声定位系统中,一般利用多个浮标或潜标测量信标信号的时延值进行测距,并通过球面交汇或双曲面交汇法进行目标定位。对水下高速目标进行跟踪定位时,目标轨迹刷新率高,即信号同步周期短,由于浮标的水声作用距离较远,导致浮标接收到每个脉冲后无法精确推算该脉冲的发射时刻,而是存在跨周期问题,从而产生单阵测距的多值现象,称之为“距离模糊”。距离模糊会导致球面交汇产生许多虚假的定位结果,严重影响定位性能。传统水声定位信号如图1所示为脉冲信号的分布图,图2为普通脉冲信号的测量结果,根据结果可以看到在中心的轨迹外周边还存在许多模糊点,这是由于普通脉冲只有一种频率的测量结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抗距离模糊水声合作定位信号,可有效解决距离模糊问题。该信号由中心频率f1、f2的两种脉冲组合而成,脉冲周期为T,其中频率f2的脉冲为标识脉冲,每隔m个脉冲设置一个标识脉冲,其余m-1个f1为频率脉冲。发射信号与接收系统是时间同步的,基阵在检测到脉冲时,可以根据当前脉冲与标识脉冲的相对间隔,唯一判定当前mT接收时间内脉冲信号的发射时刻,从而确定信号时延。因此在保证目标轨迹刷新率不变的前提下,原本信号模糊周期T就增大至mT,大幅降低了产生距离模糊的概率。由于声波在水下的传播速度约为c,因此只要mTc超过系统的最大作用距离Rmax,就可以彻底解决距离模糊问题。
对于不同的浮标而言应当满足一下关系:
式中:x、y、z为待测目标的坐标,i为浮标编号,i≥4,xi、yi、zi为第i号浮标的坐标,c为声波在水下的传播速度,τi为第i号浮标检测到当前周期序号的脉冲时延,ni为第i号浮标进行时延估计可能存在的跨周期数,ni可以取0,1,2...,T为信号周期,Rmax为浮标最大作用距离。
与传统的水下合作目标跟踪定位抗距离模糊方法相比,本发明优势为:从发射信号体制设计上解决距离模糊问题,不需要复杂的接收算法,降低了接收系统的复杂度和系统成本。因此,本发明区别于以往的水下合作目标跟踪定位抗距离模糊方法,可以大幅提高水下合作目标跟踪定位性能。本发明具有其独特的信号体制设计、脉冲判别方法、使用领域及优势,迄今国内外没有这种水下合作目标跟踪定位抗距离模糊方法的专利。
说明书附图
图1为传统水声合作定位信号形式。
图2为传统水声合作定位信号定位结果。
图3为本发明水声合作定位信号形式。
图4为本发明水声合作定位信号定位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1388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91388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48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