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丹参-茯苓共发酵方法、所得发酵液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0057.5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9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尹登科;李梦颖;杨晔;黄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19/04;A61K36/537;A61P3/10;A61K8/9789;A61K8/9728;A61Q19/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周海斌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茯苓 发酵液 共发酵 丹参 发酵容器 降血糖作用 液体培养基 丹参粉末 含药基质 种子液 茯苓菌 装入 发酵 接种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丹参‑茯苓共发酵方法、所得发酵液及其用途,该方法包括:向发酵容器中装入由液体培养基和丹参粉末构成的含药基质;取茯苓菌种子液并接种于发酵容器中,进行丹参‑茯苓共发酵培养;培养预定时间后停止发酵。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发酵液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应用前景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丹参-茯苓共发酵方法、所得发酵液及其用途,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发明人所知,双向发酵又称共发酵,是指采用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中药材或药渣作为药性基质,再将经过活化的菌种加入其中进行发酵,中药材或药渣与基础的营养基质构成菌种发酵的基质[1]。双向发酵的双向性体现在药性基质不仅满足了真菌的要求,又可被真菌的生长代谢所改变,从而改变自身的成分、产生新的性味功能等[2]。例如,孙卫平[3]研究了红曲霉-白桦茸的双向固体发酵,结果表明双向发酵后,体系中菌质β—葡聚糖含量有所升高,红曲霉-白桦茸发酵菌质有较强的降血脂功效。再如,申请号CN200910218363.1,申请公布号CN10209110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茯苓与蛹虫草固体共发酵提高主要药用成分的方法,其中研究了茯苓与蛹虫草固体共发酵,共发酵后体系中虫草素、多糖、总多糖含量均明显升高。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依附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根上生长,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也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山西等地。茯苓的药用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茯苓性味甘平,归心、肺、脾经,能渗湿利水安神健脾,被誉为中药四君八珍之一,常与其他中药联用制成多种方剂,例如五苓散、参苓白术散等至今常用。茯苓主要含有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其中研究较多的是茯苓多糖。黄聪亮等[4]研究发现茯苓多糖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且能改善Ⅱ型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的异常,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5]、抗氧化作用[6]、防结石作用与其利尿作用[7]、免疫作用[8]等。
丹参为唇形科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草部上品[9]。丹参可用于活血祛淤、通经止痛、凉血消痈,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丹参中主要含有丹参酮类和丹酚酸类[10],其中丹参酮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过度增殖、抗血小板凝聚[11]等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过速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王兰等[12]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可通过提高SOD活力来有效降低体内高水平的丙二醛及过氧化氢,可明显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的慢性炎症反应。不同产地的丹参中有效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丹参主产于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也分布于湖北、甘肃、辽宁、陕西、山东、浙江、河南、江西等地。常作丹参用的主要为同属的甘西鼠尾、毛地黄鼠尾、云南鼠尾、南丹参等9种植物。
此外,有研究者通过研究临床数据中药背后隐含的方剂模式来探讨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配伍模式或规律,发现频次在60%以上的有茯苓、甘草、陈皮、丹参、薏苡仁、红花、山药、威灵仙、桃仁等。还有研究者分析了防治阿尔茨海默病药食同源类中药的应用及配伍规律,茯苓与丹参都排序在前20位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中。
然而,发明人经查阅文献,虽然发现了很多采用共发酵技术手段的文献或专利,例如专利号CN201410136282.8、授权公告号CN104000192B、名称《一种缓解压力及调节肠胃的功能食品及其二步发酵制备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再如申请号CN201710093429.3、申请公布号CN106820134A、名称《一种基于芝芪菌质的免疫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但是并未发现将茯苓和丹参进行共发酵的报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未经安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00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