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T形交汇段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61320.4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6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梁博帅;杨峰;高晓雷;翟晓明;杨朋飞;陈进明;牛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云峰 |
地址: | 03003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对射 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 斜井 隧道 信号灯 交汇 主洞 主机 施工过程 大型机械设备 交通信号系统 视线盲区 隧道施工 隧道主洞 信号控制 有效解决 拥堵 路段 发射 施工 交通 | ||
1.一种隧道T形交汇段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置于隧道主洞与斜井的交汇路段,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PLC控制器(1)、第一个红外对射仪、斜井信号灯、第二个红外对射仪、主洞信号灯和第三个红外对射仪;
所述PLC控制器(1)设置于交汇路段的边墙上;
第一个红外对射仪的主机(21)、副机(22)相互正对安装于斜井的两侧边墙上;
斜井信号灯设置于第一个红外对射仪与交叉口之间,且与PLC控制器(1)的输出端口连接;斜井信号灯包括一个绿灯(51)和一个红灯(52);
第二个红外对射仪的主机(31)、副机(32)相互正对安装于主洞上游的两侧边墙上;所述主洞信号灯与PLC控制器(1)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主洞信号灯包括上游信号灯和下游信号灯;下游信号灯设置于第二个红外对射仪与交叉口之间;上游信号灯包括一个绿灯(61)和一个红灯(62);
第三个红外对射仪的主机(41)、副机(42)相互正对安装于主洞下游的两侧边墙上;下游信号灯设置于第三个红外对射仪与交叉口之间;上游信号灯包括一个绿灯(71)和一个红灯(72);第一个红外对射仪、第二个红外对射仪和第三个红外对射仪三者的信号输出端均与PLC控制器(1)的输入端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T形交汇段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个红外对射仪的主机(21)单独接入PLC控制器(1)的一个信号输入端口;第二个红外对射仪的主机(31)、第三个红外对射仪的主机(41)共同接入PLC控制器(1)的一个信号输入端口;第一个红外对射仪的副机(22)、第二个红外对射仪的副机(32)、第三个红外对射仪的副机(42)共同接入PLC控制器(1)的一个信号输入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T形交汇段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斜井信号灯的绿灯(51)单独接入PLC控制器(1)的一个输出端口;下游信号灯的绿灯(61)和上游信号灯的绿灯(71)接入PLC控制器(1)的同一个输出端口;斜井信号灯的红灯(52)单独接入PLC控制器(1)的一个输出端口,下游信号灯的红灯(62)、上游信号灯的红灯(72)共同接入PLC控制器(1)的另一个输出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T形交汇段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斜井信号灯与第一个红外对射仪的主机(21)设置于同一侧的边墙上;下游信号灯与第二个红外对射仪的主机(31)设置于同一侧的边墙上;上游信号灯与第三个红外对射仪的主机(41)设置于同一侧的边墙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T形交汇段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个红外对射仪、第二个红外对射仪和第三个红外对射仪的离地高度均为1.2m,距主洞与斜井交叉断面的距离均为100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T形交汇段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斜井信号灯、主洞信号灯的离地高度均为3m,分别设置于靠近主洞与斜井的交叉口的边墙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13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