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磅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9544.1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6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硕;田源;张飞龙;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1G19/0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宋南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磅系统 运输信息 控制器 货车 装货 卸货 过磅 无线读卡器 车载终端 自动读取 提示器 车重 称重 自动化 采集 发送 司机 通行 | ||
1.一种过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行提示器、第二通行提示器、地磅秤、第一无线读卡器、第二无线读卡器、控制器和上磅等待检测器;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第一通行提示器、第二通行提示器、地磅秤、第一无线读卡器和上磅等待检测器均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无线读卡器的信号采集范围覆盖上磅等待区,和/或称重区;上磅等待区的出口与称重区的入口临近;
第一通行提示器设置在上磅等待区的出口,第二通行提示器设置在称重区的出口;
地磅秤位于称重区的地表,且用于生成车重信息;
上磅等待检测器位于上磅等待区,用于检测上磅等待区是否有待上磅车辆;
第一无线读卡器,用于读取设置在车身上的无线标签所发出的识别编码;
第二无线读卡器,用于读取设置在车身上的车载终端发出的信号;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识别编码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且获取到车辆信息,则调节第二通行提示器的工作状态;所述车辆信息至少包括车重信息;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车载终端发送的位置信息和运输信息确定车辆在站内的行驶规则,并向司机所使用的智能终端发送行使规则;所述运输信息至少包括以下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信息:即将进行装载的物料信息、当前已装载的物料信息和是否需要过磅信息;所述行驶规则至少包括上磅路线、卸货路线和装货路线;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上磅等待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调整第一通行提示器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磅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通行提示器包括第一道闸,第二通行提示器包括第二道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第一检测器与第一道闸电性连接;第二检测器与第二道闸电性连接;
第一检测器的信号检测范围在第一通行提示器的下方,第二检测器的信号检测范围在第二通行提示器的下方;
第一检测器,用于在检测到有车辆通过第一通行提示器的区域时,驱动第一道闸保持通行状态;
第二检测器,用于在检测到有车辆通过第二通行提示器的区域时,驱动第二道闸保持通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磅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通行提示器和第二通行提示器均包括:声音提示器、指示灯和摄像机;
第一通行提示器和第二通行提示器的所述声音提示器、指示灯和摄像机均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称重区中的上磅检测光栅;上榜检测光栅与第一道闸电性连接;
所述上磅检测光栅,用于在检测到车辆时,驱动第一道闸调整为关闭状态;所述上榜检测光栅的信号检测范围靠近称重区的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无线读卡器和回皮等待检测器;控制器还包括第四控制模块和第五控制模块;第三无线读卡器和回皮等待检测器均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三无线读卡器的信号采集范围覆盖回皮等待区,和/或称重区;
回皮等待检测器位于回皮等待区,用于检测上磅等待区是否有待回皮车辆;回皮等待区的出口与称重区的出口临近;
第三无线读卡器,用于读取设置在车身上的无线标签所发出的识别编码;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识别编码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且获取到车辆信息,则调节第一通行提示器的工作状态;
第五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回皮等待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调整第二通行提示器的工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称重区中的回皮检测光栅;回皮检测光栅与第二道闸电性连接;
所述回皮检测光栅,用于检测在检测到车辆时,驱动第二道闸调整为关闭状态;所述回皮检测光栅的信号检测范围靠近称重区的入口;
第一无线读卡器、第二无线读卡器和第三无线读卡器均为RFID读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95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