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无人艇回收阶段的抛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53055.5 | 申请日: | 2018-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5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 发明(设计)人: | 孙翊;桑胜亚;张丹;李孝伟;杨扬;邵文韫;蒲华燕;彭艳;罗均;谢少荣;杨毅;刘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3B23/00 | 分类号: | B63B23/00;B63B2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戈 |
| 地址: | 2000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抛射装置 抛射物 反向转动 高压气瓶 回收 弹性螺旋 发射管 尾翼 弹头 空气动力学特性 旋转方向相反 安全可靠性 抛射物体 牵引绳 整体流 支撑座 抛射 成功率 发射 导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艇回收阶段的抛射装置,该抛射装置通过支撑座安装在无人艇上;抛射装置包括发射管和抛射物;抛射物的外形为导弹形状;在无人艇回收阶段之前抛射物放置在所述发射管内;抛射物包括弹头、高压气瓶、安装在高压气瓶外表面上的弹性螺旋尾翼、反向转动机构以及固定在所述反向转动机构的牵引绳;高压气瓶的一端安装弹头,高压气瓶的另一端安装反向转动机构;在抛射物发射过程中反向转动结构的旋转方向与弹性螺旋尾翼的旋转方向相反。本发明通过改善抛射物体的整体流线性,以适应更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而提高抛射装置的抛射精度,增加无人艇回收阶段的安全可靠性以及无人艇回收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艇回收阶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无人艇回收阶段的抛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无人艇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无人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吃水浅等优点,所以能够适应复杂海域环境的工程作业任务。但是,由于无人艇在海面上会受到海浪的冲击及复杂海洋环境的影响,所以无人艇的布放与回收过程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无人艇完成作业回到母船的回收阶段时,传统无人艇的回收过程需要人工操作的介入,通过操作人员操作母船上的起吊装置与无人艇对接。这种回收方式虽然实现了无人艇回收,但是增加了无人艇的操作复杂性,并且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危险性。
要实现无人艇自主、智能回收,安装在无人艇的抛射装置发挥着重要作用。抛射装置发射抛射物到母船甲板上,抛射物上系带牵引绳。通过牵引绳的引导作用实现无人艇与母船上的起吊装置对接,从而实现回收阶段。能否顺利完成回收过程,主要取决于抛射装置的可靠性。在复杂海况条件下,抛射装置受海上大风及无人艇自身船体波动的影响,抛射精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新型的抛射物结构,用来克服海上大风阻力及船体自身波动的影响为,改善抛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人艇回收阶段的抛射装置,通过改善抛射物体的整体流线性,以适应更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提高抛射装置的抛射精度,增加无人艇回收阶段的安全可靠性以及增加无人艇回收的成功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用于无人艇回收阶段的抛射装置,所述抛射装置通过支撑座安装在无人艇上;所述抛射装置包括发射管和抛射物;所述抛射物的外形为导弹形状;在无人艇回收阶段之前所述抛射物放置在所述发射管内;所述抛射物包括弹头、高压气瓶、安装在所述高压气瓶外表面上的弹性螺旋尾翼、反向转动机构以及固定在所述反向转动机构的牵引绳;所述高压气瓶的一端安装所述弹头,所述高压气瓶的另一端安装所述反向转动机构;在所述抛射物发射过程中所述反向转动结构的旋转方向与所述弹性螺旋尾翼的旋转方向相反。
可选的,所述弹性螺旋尾翼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在无人艇回收阶段之前所述弹性螺旋尾翼压缩在所述发射管中,在所述抛射物发射并脱离所述发射管之后,所述弹性螺旋尾翼展开。
可选的,所述弹性螺旋尾翼包括尾翼支座和多个弹性尾翼;所述尾翼支座为两端开口且内腔为空心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尾翼支座嵌套在所述高压气瓶上;所述弹性尾翼均匀的布置在所述尾翼支座的外表面上。
可选的,所述弹性尾翼的个数为4个。
可选的,每个所述弹性尾翼均包括弹性金属杆和弹性布;所述弹性金属杆与所述弹性布组合形成三角型弹性尾翼;其中,所述弹性金属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尾翼支座上,所述弹性布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尾翼支座的外表面上,所述弹性布的另一侧固定在所述弹性金属杆上。
可选的,所述弹性布为帆布。
可选的,所述反向转动机构包括瓶口套、深沟球轴承、转轴;所述瓶口套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高压气瓶的另一端的瓶口上;所述深沟球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所述瓶口套内;所述深沟球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转轴的轴肩端相配合以实现所述转轴的转动。
可选的,所述转轴上远离所述深沟球轴承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系带所述牵引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30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组装的海洋浮标
- 下一篇:一种海洋平台逃生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