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既有线路基边坡抢险微型钢管桩加固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2127.4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4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奚成;周德友;刘延龙;李铎;何彦甫;罗江平;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27/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余小飞;詹永斌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冠梁 微型钢管桩 微型桩 施工 路基边坡 钻孔 补浆 风管 清孔 注浆 钻机 钢管 抢险 施工技术领域 钢筋混凝土 场地受限 机械配置 平面位置 施工放样 狭窄区域 用水泥浆 纵向主筋 钢花管 内钢管 注浆管 成孔 基边 浆体 孔口 孔深 群桩 伸入 桩管 钻杆 钻进 机具 下层 焊接 灵活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有线路基边坡抢险微型钢管桩加固施工方法,属于线路基边坡施工技术领域。包括:1)施工放样:根据设计的微型桩群准确放出微型钢管桩的平面位置;2)钻孔:将风管与钻杆接在一起,启动钻机与风管后开始钻进,直至达到要求孔深;3)清孔:在钻机钻孔同时进行清孔;4)钢管插打:成孔后将钢花管插打入孔;5)注浆:将注浆管插入钢管开始注浆;6)二次补浆:用水泥浆进行桩管内补浆,使孔口位达到浆体饱满;7)微型桩冠梁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对微型桩群桩头进行冠梁连接,冠梁内下层纵向主筋与伸入冠梁内钢管双侧焊接牢固。本发明施工方法操作方便,适用于场地受限的狭窄区域,施工所需机具少,机械配置灵活,效益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路基边坡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既有线路基边坡抢险微型钢管桩加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它经常中断交通,堵塞河道,摧毁厂矿,破坏村庄和农田,从而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有关滑坡的防治工程一直为世人所关注。对滑坡治理研究比较成熟且进行了大量工程实践的方法有: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地梁等,但是采用这些方法治理滑坡时资金投入巨大。进年来,随着材料、机械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对滑坡体加固措施逐渐趋向于复合化、小型化、轻型化以及机械化,加筋土、土锚钉、微型桩、格构锚固等措施大量应用于滑坡治理,效果较为明显。
在各种边坡问题中,病害边坡雨季抢险和滑坡变形引发的路基路面问题,因为工期紧、施工场地受限,经常成为治理难点,如何综合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快速高效地对滑坡体进行治理加固,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滑坡治理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既有线路基边坡抢险微型钢管桩加固施工方法,本发明施工方法可以快速高效的控制边坡土体蠕动,保证了铁路营业线的安全,施工效益显著。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既有线路基边坡抢险微型钢管桩加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放样:施工前根据地质钻探及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出微型桩群,并准确放出微型钢管桩的平面位置,同时做好标记;
2)钻孔:将钻机移动到指定位置,准备与孔深相匹配的钻杆,风管与钻杆接在一起,启动钻机与风管,开始钻进,每进深一个钻杆长度,接长一次钻杆,直至达到要求孔深;
3)清孔:在钻机钻孔过程中同时进行清孔,以保证钻孔的顺利进行和成孔后孔内清洁无杂物;
4)钢管插打:成孔后将钢花管插打入孔,若下管过程中遇到堵塞或坚硬土体,可用打桩机加紧钢花管尾部,缓慢打入钢花管至孔底;
5)注浆:将注浆管插入钢管开始注浆,注浆后暂不拔管,直至水泥浆从管外流出,拔出注浆管;
6)二次补浆:注浆后,由于浆体凝固收缩及沉淀,用水泥浆及时进行桩管内补浆,使孔口位达到浆体饱满;
7)微型桩冠梁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对微型桩群桩头进行冠梁连接,冠梁内下层纵向主筋与伸入冠梁内钢管双侧焊接牢固,即可实现既有线路基边坡微型钢管桩的加固。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既有线路基边坡抢险微型钢管桩加固施工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施工放样前还设置有既有线路施工准备,包括:
①分别与既有线路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保证施工和铁路运营安全;
②联系机械设备、人员到场,对机械设备进行详细检查,排除故障及安全隐患;
③保证工程用电需求,租赁大功率发电机并购买配套变压器及电线,及时联系当地供电局,为工地铺设电力线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21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