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留支线条件的轨道线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44681.8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1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重武;阙伟;袁晓萍;赵强;黄珍;陈剑伟;刘志;万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E01B2/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线轨道 站台 预留 轨道线路 停车线 城市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 交错设置 影响城市 整体规划 支线轨道 周边环境 工程量 道岔 轨道 延伸 投资 建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留支线条件的轨道线路结构,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第一主线轨道和第二主线轨道交错设置,形成第一站台位于第一主线轨道和第二主线轨道之间、第一主线轨道位于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之间的结构形式;第一主线轨道与第一站台之间还设有停车线轨道,停车线轨道一端通过道岔分别与第一主线轨道和第二主线轨道相连接,另一端向第一主线轨道与第二主线轨道之间延伸形成第一预留支线轨道结构。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方法,针对现有技术方案中轨道交通预留支线工程量大、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城市整体规划的情况,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近期建设规模、降低投资风险的城市轨道交通预留支线条件的轨道线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留支线条件的轨道线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日益完善,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规划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型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其中,考虑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的支线预留条件也越来越频繁的进入人们的视野。预留支线工程条件往往由线路走向、周边环境及敷设条件而定,目前常见的预留支线建设条件是一次性建成双岛四线车站,主线线路位于外侧,支线线路设置于内侧,站前设单渡线,站后设渡线与主线线路连通,同时支线线路设交叉渡线及停车折返线,支线线路建成后,支线线路与主线线路可实现主客流方向的同台换乘。在支线工程建设中,考虑到不影响主线线路正常运营,车站及部分前后区间需在近期一次建成,近期工程规模较大。
如附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城市轨道交通预留支线工程条件的一个示意图,此方案中车站为双岛四线车站,主线轨道4和主线轨道5的间距约为35m,同时,其结构复杂,采用了多个道岔以及交叉渡线等。因此无论是采用地下还是高架的形式,其工程量都较大,且对周边的影响范围较广,近期工程投资较大,亦不利于推进节约型环保型等社会的发展。因此,如何在降低工程投资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实现预留远期支线工程的建设条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留支线条件的轨道线路结构,至少可以部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方法,针对现有技术方案中轨道交通预留支线条件工程量大、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城市整体规划的情况,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近期建设规模、降低投资风险的城市轨道交通预留支线条件的线路布置结构,从而提高设计质量、优化线路规划、降低工程投资,且未来支线工程实施时不影响既有主线线路运营。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预留支线条件的轨道线路结构,包括第一站台、第二站台,以及并行设置的第一主线轨道和第二主线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第一主线轨道和第二主线轨道交错设置,形成第一站台位于第一主线轨道和第二主线轨道之间、第一主线轨道位于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之间的结构形式;所述第一主线轨道与第一站台之间还设有停车线轨道,所述停车线轨道一端通过道岔分别与第一主线轨道和第二主线轨道相连接,另一端向第一主线轨道与第二主线轨道之间延伸形成第二预留支线轨道结构,且所述第二预留支线轨道不与第二主线轨道相交。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还包括第一预留支线轨道,所述第一预留支线轨道与第一主线轨道通过第一道岔相连接,且不与第二主线轨道或第二预留支线轨道相交。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还包括单渡线,所述单渡线设于第一道岔和站台之间,用于实现轨道列车在第一主线轨道和停车线轨道上的切换。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第一预留支线轨道与第二预留支线轨道优选平行或是不相交布置。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停车线轨道长度优选不小于站台长度。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第一主线轨道与第二主线轨道的间距优选20m。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第一主线线路与停车线的间距优选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46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