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可燃冰精细勘查的深拖拖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39196.1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4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宗乐;于凯本;裴彦良;刘保华;孟庆健;张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C11/34 | 分类号: | B63C11/34;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66237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体 底盘 拖曳 信号源 防松卡扣 平衡尾翼 接驳盒 连接件 迎流面 顶盘 海洋资源勘探 精细 枢纽 中心线布置 调查设备 骨架尾部 航行方向 卡扣连接 可调节性 连接位置 流体阻力 螺纹连接 上下运动 添加模块 自动矫正 上端 模块化 嵌入式 深海 尾翼 减小 下端 颠簸 航向 船舶 优化 | ||
一种用于可燃冰精细勘查的深拖拖体,本发明属于海洋资源勘探装备领域,它包括顶盘、底盘、信号源、拖体骨架、平衡尾翼、拖曳连接件、电气枢纽接驳盒及防松卡扣;顶盘位于骨架上端;底盘、信号源位于拖体骨架下端,底盘与骨拖体架以嵌入式方式通过防松卡扣连接,信号源与底盘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平衡尾翼采以模块化的方式安装于骨架尾部;所述拖曳连接件与拖体骨架的连接位置具备可调节性;所述电气枢纽接驳盒置于骨架前端,与骨架通过卡扣连接。主要调查设备搭载沿拖体航行方向中心线布置、优化迎流面设计、添加模块化尾翼,一方面迎流面几何形状及布局提升了深拖拖体航向自动矫正能力,另一方面减小了拖体上下运动过程中所受流体阻力,进而使拖体在受船舶颠簸影响时的拖曳稳定性有所提升,使深海勘查质量大幅度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资源勘探装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深海拖体,特别是指一种能用于可燃冰精细勘查的通用型深拖拖体。
背景技术
可燃冰被公认为是最有希望代替石油的战略储备资源,深海拖体可实现长时间、大范围海底勘查,是可燃冰最为有效的勘查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可燃冰已陆续进入详查和试开采时期,常规勘查方式精度不够,难以满足较为迫切的矿区精细勘查的需要。西方发达国家为提高探测精度,开发出混合深拖及双深拖地震技术,如法国PASISAR系统、SYSIF系统及美国DTAGS系统等,我国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在基于电火花震源的可燃冰精细勘探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还没有能用于将该种可燃冰勘探技术进行深海实际应用的深拖拖体,国家深海基地在深度参与蛟龙号的应用基础上积累了宝贵的大型深海技术装备应用经验,与此同时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及人才队伍打造了深海技术装备公共研发平台,具备大型深海技术装备从研发到各类测试最终到实际应用的条件,具备用于可燃冰精细勘查的深拖拖体研制、投入应用并在行业内推广的良好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用于可燃冰精细勘查的深拖拖体,可同时支持大型调查装备从上下两个方向搭载,具备拖曳过程中航向自动矫正能力。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可燃冰精细勘查的深拖拖体,它包括顶盘、底盘、信号源、拖体骨架、平衡尾翼、拖曳连接件、电气枢纽接驳盒及防松卡扣;
顶盘位于拖体骨架上端,顶盘以嵌入式方式与拖体骨架通过螺纹连接;
底盘、信号源位于拖体骨架下端,底盘与拖体骨架以嵌入式方式通过防松卡扣连接,信号源与底盘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平衡尾翼采用模块化设计,尾翼以模块化的方式安装于拖体骨架尾部;
所述拖曳连接件与拖体骨架的连接位置具备可调节性;
所述电气枢纽接驳盒置于拖体骨架前端,与拖体骨架通过防松卡扣连接,拖体骨架前端是指在拖体骨架上与平衡尾翼的相对端;
位于深拖拖体头部的电气枢纽接驳盒迎流面外形设计成立式圆柱形;
所述拖体侧面形心位于拖体中部后方,至拖体中部距离与拖体长度的比值为0.1。
本发明要解决两个技术问题,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陆上或者海上随时可方便拆装调试的通用型深拖拖体;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航向及姿态自动矫正能力的近海底深拖拖体。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嵌入式结构底盘,底盘与拖体骨架通过机械方式紧固连接,连接方式借助专用防松结构实现仿松,防止拖体因振动或撞击造成的底盘松动,这一点创新在同类重力型深海拖曳装备中史无前例。
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优化拖体结构设计实现拖体所搭载设备沿其航向方向对称布置,位于深拖拖体头部的电气枢纽接驳盒采用立式圆柱状迎流面,同时结合拖体整体结构优化尾翼设计,实现最佳的航向及姿态矫正能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未经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91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矩阵式剖面观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下航行器网式布放与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