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耐药基因的突变检测试剂盒及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34912.7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7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傅廷娇;张娟;程宇;梁超;王绪华;陈忠;黄士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海思特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急性 淋巴细胞 白血病 复发 耐药 基因 突变 检测 试剂盒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医学及分子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耐药基因突变的检测试剂盒及应用方法。本发明的检测试剂盒中包括针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及分子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耐药基因突变的检测试剂盒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B系或T系原始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异常增生的原始细胞可在骨髓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同时也可侵犯骨髓外的其他组织,如脑膜、淋巴结、性腺、肝、骨骼等。所有ALL患者均累及骨髓(BM),B-ALL外周血(PB)常受累、但T—ALL更常见。髓外部位如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结、肝、脾及男性的睾丸受累也常见。临床上常有头晕、乏力、心慌、气短、发热、盗汗、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骨痛、肌痛等。40%~60%ALL因自血病浸润引起肝脾肿大,导致腹部不适或饱胀感。淋巴结肿大较常见。B-ALL常无症状、病变局限,常表现为头颈部淋巴结肿大,也常累及皮肤、软组织、骨等,纵隔肿块少见;T-ALL常表现为前纵隔(胸腺)肿块,生长快,有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常见。淋巴原始细胞体积小、比髓系细胞黏性低,白细胞增高引起的白细胞淤滞和继发性中枢和肺的并发症少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ALL各亚型间的临床异质性也很大,成人ALL多见男性,年龄较大。12%的ALL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和器官浸润。典型的T-ALL患者为20~30岁的男性,常合并高白细胞和纵隔肿块。
在我国进行的白血病发病情况来看,ALL发病率约为0.67/10万。而在油田、污染区等化学药物普遍存在的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发病率。ALL的发病高峰在儿童期(0~9岁),可占儿童白血病的70%以上。ALL在成人中占成人白血病的20%左右。而大约80%的儿童和30%的成人能够获得长期无病生存,并且有治愈的可能。ALL与其他白血病一样,白血病细胞的发生和发展起源于造血祖细胞或干细胞。目前,对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比如化学药物残留、农药残留等等。但是即使经过高强度的化疗,其中仍然约有20%的儿童以及50%的成年人不能得到完全的缓解或者是复发,而在疾病的处理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在于对于化疗药物的抵抗效应,从而导致复发,复发患者再次缓解率低,预后差,所以目前治疗的困难是疾病复发以及化疗耐药。目前一般根据ALL的不同分子生物学特性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采用特定的靶点药物治疗,已形成国内各大医院普遍采用的精准疗法。既往的研究发现ALL的复发主要是由于耐药导致,识别复发和耐药的机制并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是改善预后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特别是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发现了一个胞质5'核苷酸酶II基因(NT5C2)突变,该基因编码的5'核苷酸酶,功能在于使核苷类似药物失活,这种现象发生在20/103(19%)T-ALLs复发的病人以及1/35(3%)B-前体-ALL病人中。NT5C2基因突变的蛋白在体外表现出核酸酶活性增强的表型以及在这种病人体内淋巴祖细胞中表达是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对于6-巯嘌呤、6-巯基鸟嘌呤类药物的抗药性。
NT5C2基因位于10q24.32,其编码蛋白cN-Ⅱ,参与调节和稳定核苷酸库,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cN-Ⅱ具有5'-核苷酸酶的水解功能,对抗肿瘤核苷类似物的单磷酸盐有去磷酸化作用,导致该类药物分解代谢。相关研究指出cN-Ⅱ的高表达和突变涉及阿糖胞苷(Ara-c)和6-巯基嘌呤(6-MP)的耐药,促进疾病复发,影响了ALL临床预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海思特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海思特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49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