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加泥型高效澄清池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34045.7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9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波;万年红;周兵;刘金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泥渣 高效澄清池 污水深度处理 污水处理厂 絮凝反应区 加泥 泵房 二沉池污泥 原水进水管 回流系统 快速启动 剩余污泥 系统设置 依次连接 运行成本 澄清区 出水管 出水区 过渡区 混合区 进泥口 投加量 絮凝体 泥砂 推流 | ||
1.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加泥型高效澄清池,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水进水管(1)、混合区(2)、絮凝反应区(3)、推流过渡区(4)、澄清区(5)、出水区(6)及出水管(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泥渣内回流系统(8)和外加泥渣系统(9),所述泥渣内回流系统(8)设置在澄清区(5)的底部,所述泥渣内回流系统(8)的进泥口与澄清区(5)相连,所述泥渣内回流系统(8)的出泥口与絮凝反应区(3)相连,所述外加泥渣系统(9)设置在絮凝反应区(3)的上部,所述外加泥渣系统(9)的进泥口与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污泥泵房相连接,所述外加泥渣系统(9)的出泥口与与絮凝反应区(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加泥型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泥渣系统(9)包括进泥管(9.1)、高效泥砂旋流分离器(9.2)、有机污泥溢流管(9.3)和无机污泥排出管(9.4),所述进泥管(9.1)的进泥口与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泥泵房相连接,所述进泥管(9.1)的出泥口与高效泥砂旋流分离器(9.2)的进泥口相连接,所述高效泥砂旋流分离器(9.2)出泥口分别与有机污泥溢流管(9.3)和无机污泥排出管(9.4)相连接,所述有机污泥溢流管(9.3)的出泥口与污水处理厂的生化系统或污泥处理系统相连接,所述无机污泥排出管(9.4)的出泥口与絮凝反应区(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加泥型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区(2)内设置第一变频调速立式搅拌器(2.1),在所述第一变频调速立式搅拌器(2.1)的一侧设置混凝剂投加管(2.2),在所述混合区(2)的底部设置将污水通向絮凝反应区(3)的连通管(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加泥型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絮凝反应区(3)内设置导流筒(3.1),在所述导流筒(3.1)内设置第二变频调速立式搅拌器(3.2)和絮凝剂投加管(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加泥型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区(5)分为上部的澄清出水区和下部的污泥浓缩区,在上部的澄清出水区布置斜管(5.1)和出水槽(5.2),在下部的污泥浓缩区设置集泥斗(5.3)和刮泥机(5.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加泥型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泥斗(5.3)的底部设置有泥渣排放管道(5.5),在所述泥渣排放管道(5.5)上还设有泥渣排放泵(5.6)。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加泥型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渣内回流系统(8)包括泥渣回流管(8.1)和设置在泥渣回流管(8.1)上的泥渣回流泵(8.2),所述泥渣回流管(8.1)的一端连接在澄清区(5)中,所述泥渣回流管(8.1)的另一端连接在连通管(2.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40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废水沉淀处理池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压载的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