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21146.0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7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谢华飞;陈书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861 | 分类号: | H01L29/861;H01L21/336;H01L27/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 |
地址: | 51813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晶体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阵列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提供一衬底;通过构图工艺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栅极和栅绝缘层,所述栅绝缘层包括源区、背沟道区、漏区,所述背沟道区位于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之间;在所述栅绝缘层上沉积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金属层,刻蚀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金属层,以形成位于源区的第一半导体层和源极、位于漏区的第二半导体层和漏极;通过构图工艺在所述背沟道区形成第三半导体层,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第三半导体层构成有源层。本发明提出的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能够避免形成源极、漏极采用的酸蚀刻液对有源层造成损坏,提升薄膜晶体管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阵列基板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
背景技术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因具有迁移率高、漏电流低、均一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大尺寸、柔性透明等应用领域中,并可制备出尺寸较小的薄膜晶体管器件。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作为薄膜晶体管器件的有源层,能够提高显示透过率,从而使得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在显示领域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研究。
目前,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Oxide TFT)的难点与问题点主要集中在 OxideTFT的高温光照下的偏压稳定性(NBTIS、PBTIS)和对环境(水、氧) 的稳定性,而从工艺角度考虑,这主要是由于器件制备工艺过程中,金属层刻蚀时的酸蚀刻液与金属氧化物有源层反应或出现残留,造成对金属氧化物有源层的损坏,从而使器件稳定性变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能够避免对有源层造成损坏,提升器件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一衬底;
通过构图工艺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栅极和栅绝缘层,所述栅绝缘层包括源区、背沟道区、漏区,所述背沟道区位于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之间;
在所述栅绝缘层上沉积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金属层,刻蚀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金属层,以形成位于源区的第一半导体层和源极、位于漏区的第二半导体层和漏极;
通过构图工艺在所述背沟道区形成第三半导体层,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第三半导体层构成有源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栅绝缘层上沉积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金属层,刻蚀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金属层,以形成位于源区的第一半导体层和源极、位于漏区的第二半导体层和漏极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栅绝缘层上沉积第一金属氧化物层;
图案化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以获得图案化的金属氧化物层;
在所述图案化的金属氧化物层上沉积第一金属层;
刻蚀所述第一金属层、图案化的金属氧化物层,形成位于源区的第一半导体层和源极、位于漏区的第二半导体层和漏极。
进一步地,在所述栅绝缘层上沉积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金属层,刻蚀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金属层,以形成位于源区的第一半导体层和源极、位于漏区的第二半导体层和漏极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栅绝缘层上依次沉积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金属层、光刻胶;
图案化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金属层、光刻胶;
去除光刻胶,形成位于源区的第一半导体层和源极、位于漏区的第二半导体层和漏极。
进一步地,通过构图工艺在所述背沟道区形成第三半导体层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源极、漏极上沉积第二金属氧化物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11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
- 下一篇: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