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涂装电泳用车门防开防撞工装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17967.7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8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贤锋;雷红义;方刘苗;唐波;朱盼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冶汉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3/12 | 分类号: | C25D13/12;C25D13/2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兵魁 |
地址: | 435100 湖北省黄石***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装 限位块组件 电泳 汽车涂装 车门 防开 防撞 工装杆 锥形结构 限位块 小端 弹簧圈 汽车车身涂装 车门开关 车门涂装 车身侧围 辅助设备 可靠连接 一端设置 作业过程 滑出 卡插 漆面 车身 损伤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车身涂装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的汽车涂装电泳用车门防开防撞工装,所述的汽车涂装电泳用车门防开防撞工装的工装杆体(1)一端设置卡插段(2),工装杆体(1)上设置弹簧圈(3),工装杆体(1)上还设置限位块Ⅰ(4),限位块Ⅰ(4)的限位块组件Ⅰ(5)设置为截面呈锥形结构,限位块组件Ⅱ(6)为截面呈锥形结构,限位块组件Ⅰ(5)的组件小端Ⅰ(7)和限位块组件Ⅱ(6)的组件小端Ⅱ(8)连接,本发明的汽车涂装电泳用车门防开防撞工装,成本低,确保实现车门和车身侧围可靠连接不会出现工装滑出问题,保障车门涂装作业过程中不会出现车门开关碰撞问题,而且工装与车身接触面积小,不会损伤漆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身涂装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涂装电泳用车门防开防撞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制造行业,涂装白车身四门电泳工装设计时,工装需要具有车门防开与防撞功能,使车身具有良好的通过性与稳定性,以及电泳良好的油漆质量。目前,基本使用的是根据车身特点设计的刚性或半刚性限位工装。现有技术中的工装,使用时工装与车身接触面大,存在容易损伤漆面等缺陷,而且工装安装拆卸空间小,不易操作,安装拆卸费力;卡接不牢固可靠,影响涂装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确保实现车门和车身侧围可靠连接不会出现工装滑出问题,保障车门涂装作业过程中不会出现车门打开问题,提高可靠性,而且工装与车身接触面积小,不会损伤漆面,并且安装拆卸均极为方便的汽车涂装电泳用车门防开防撞工装。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为一种汽车涂装电泳用车门防开防撞工装,所述的汽车涂装电泳用车门防开防撞工装包括工装杆体,所述的工装杆体一端设置弯折的卡插段,工装杆体靠近卡插段位置设置螺旋状的弹簧圈,工装杆体上还设置限位块Ⅰ,限位块Ⅰ包括限位块组件Ⅰ和限位块组件Ⅱ,限位块组件Ⅰ设置为截面呈锥形结构,限位块组件Ⅱ设置为截面呈锥形结构,限位块组件Ⅰ的组件小端Ⅰ和限位块组件Ⅱ的组件小端Ⅱ连接,组件小端Ⅰ和组件小端Ⅱ之间形成卡紧部位,所述的卡插段设置为能够插装到车身侧围车门锁扣安装孔内的结构,限位块Ⅰ设置为能够插装到车门门锁安装孔内的结构。
所述的卡插段和弹簧圈之间的工装杆体上设置限位块Ⅱ,限位块Ⅱ为圆柱体结构,工装杆体另一端端部设置环形手柄。
所述的工装杆体包括杆体组件Ⅰ和杆体组件Ⅱ,杆体组件Ⅰ一端和杆体组件Ⅱ一端连接,杆体组件Ⅰ另一端设置卡插段,杆体组件Ⅱ另一端设置环形手柄,所述杆体组件Ⅰ和杆体组件Ⅱ之间的夹角角度设置在145°-155°范围之间的结构。
所述的卡插段和杆体组件Ⅰ之间的夹角角度设置在130°-140°范围之间的结构,弹簧圈和限位块Ⅱ均设置在杆体组件Ⅰ,所述的限位块Ⅱ设置为位于卡插段和弹簧圈之间位置的结构。
所述的卡插段、弹簧圈、杆体组件Ⅰ为一体式结构,卡插段设置为弹簧钢折弯而成的结构,弹簧圈设置为弹簧钢折弯而成的结构。
所述的限位块Ⅰ设置在靠近杆体组件Ⅱ一端的杆体组件Ⅰ端部位置,设置限位块Ⅰ的杆体组件Ⅰ端部位置为非受力部位。
所述的卡插段长度设置在8mm-12mm范围之间,弹簧圈的直径尺寸设置在20mm-30mm范围之间,弹簧圈圈数设置在2圈-5圈之间;限位块Ⅱ的长度尺寸设置在15mm-20mm范围之间,限位块Ⅱ的直径尺寸设置在15mm-20mm范围之间;弹簧圈至限位块Ⅰ圆心的距离尺寸设置在75-85mm范围之间;杆体组件Ⅱ设置为由一根弹簧钢折弯而成的双向弹簧钢结构。
所述的卡插段插装到车身侧围车门锁扣安装孔内后,限位块Ⅰ设置为能够插装到车门门锁安装孔内的结构。限位块Ⅰ4插装到车门门锁安装孔内时,环形手柄11设置为向外搬动,然后限位块Ⅰ4插装到车门门锁安装孔内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冶汉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大冶汉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79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