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漆包线生产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12524.9 | 申请日: | 2018-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5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彬;周俊;王亚尼;杨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精迅特种漆包线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0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 地址: | 244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转杆 漆包线生产 螺旋凹槽 漆包线 导向块 拨臂 收线 退火 漆膜均匀性 工艺步骤 加工效率 控制组件 冷却步骤 坯料准备 润滑步骤 生产效率 水平滑移 旋转幅度 旋转开关 摆动轮 杆端处 耐击穿 延伸段 槽腔 导轨 烘培 拉丝 伸入 涂漆 张紧 生产工艺 清洗 环绕 监控 延伸 生产 | ||
1.一种漆包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坯料准备步骤:
准备铜材作为坯料,铜材为工业纯铜,纯度在99.95%以上,要求导电率不低于98%;铜材准备时需检验其尺寸是否在公差范围内,并确保铜材外观无氧化、毛刺、裂纹的缺陷;
2)、拉丝步骤:
将铜材按780-980m/min的速度进行多次大拉伸,到直径为最终线材直径的6-8倍,将大拉伸后的线材按1000-1100m/min的速度进行多次拉伸到线材最终直径;
3)、清洗步骤:
用于清洗经由步骤2)加工后的线材,以便将拉丝后的线材表面的油污和颗粒清除;
4)、退火步骤:
将清洗后的线材在460-700℃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
5)、冷却步骤:
用于冷却退火后的线材;
6)、涂漆及烘培步骤:
对经由步骤5)加工后的线材进行表面涂漆,涂漆后进行烘烤固化;
7)、润滑步骤:
对烘培后的线材表面涂润滑剂;
8)、收线步骤:
用于将经过上述步骤处理后的线材,由收线装置进行卷收处理,收卷后的线材运输至储存仓库储存;
其中:
所述收线装置至少包括沿漆包线行进方向而依序布置的张紧控制组件(81)、排线组件(82)以及用于执行卷线操作的收线盘(83);所述张紧控制组件(81)包括水平滑移导轨(811)、与水平滑移导轨(811)间构成导轨滑块配合的导向块(812)以及固接于导向块(812)上的摆动轮(813),所述张紧控制组件(81)还包括布置于水平滑移导轨(811)后侧且与水平滑移导轨(811)导向方向同向设置的随动转杆(814),随动转杆(814)通过位于随动转杆(814)两杆端处的回转轴承座而形成简支梁状的回转轴构造;环绕随动转杆(814)轴线而在随动转杆(814)杆身处设置螺旋凹槽(814a),导向块(812)向螺旋凹槽(814a)处延伸布置有拨臂(812a),所述拨臂(812a)的延伸段伸入螺旋凹槽(814a)槽腔内,以使得导向块(812)在沿水平滑移导轨(811)作滑移动作时,拨臂(812a)因螺旋凹槽(814a)而推动随动转杆(814)作沿随动转杆(814)轴线的回转动作;随动转杆(814)的杆端处布置用于监控随动转杆(814)旋转幅度的旋转开关(8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包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随动转杆(814)的横截面上,所述螺旋凹槽(814a)槽型为槽口宽度小于槽腔宽度的缩颈槽状的C型槽;拨臂(812a)的延伸段处布置球头(816),所述球头(816)直径大于螺旋凹槽(814a)槽口宽度而小于或等于螺旋凹槽(814a)槽腔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漆包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816)的用于配合拨臂(812a)延伸端的一侧凹设有回转孔,所述回转孔内同轴设置滚珠轴承,滚珠轴承外圈过盈配合于回转孔孔壁处;拨臂(812a)的延伸端伸入滚珠轴承的内圈处并与之构成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漆包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臂(812a)外形呈直杆状,拨臂(812a)轴线垂直导向块(812)的背部壁面以便固接于该背部壁面处;所述收线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拨臂(812a)的斜杆(812b),所述斜杆(812b)轴线与拨臂(812a)轴线彼此相交,以使得斜杆(812b)一端固定于导向块(812)的背部壁面处,而斜杆(812b)的另一端延伸并固定于拨臂(812a)的中段杆身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漆包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导向块(812)及摆动轮(813)复位的复位组件(84),所述复位组件(84)包括第一变向轮(841)、第二变向轮(842)及锚固柱(843),用于固定第二变向轮(842)的旋转支座固定于第一气缸(844)的活塞杆端处;第一气缸(844)轴线水平布置;复位绳(845)一端锚固于导向块(812)上,另一端分别经由第一变向轮(841)及第二变向轮(842)导向后固定于锚固柱(843)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精迅特种漆包线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精迅特种漆包线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252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二维材料上制备金属电极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漆包线及其生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