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吡菌酰胺中间体2-[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腈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1210.7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3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付洪信;杨朝晖;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济南科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3/61 | 分类号: | C07D213/61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姚金金 |
地址: | 250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氟吡菌酰胺 中间体 甲基 吡啶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吡菌酰胺中间体2‑[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腈的合成方法,属于农药有机合成领域,其特征在于,将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通过取代反应得到2‑[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腈,取代反应的过程为:1)先将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乙腈、碱和催化剂混合,然后在保护气和加压条件下,110~130℃反应10~16h结束;2)将体系冷却后过滤除去固体,然后浓缩回收部分乙腈,待体系体积减少一半以上后,将体系倒入水中,然后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固体产物即为2‑[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腈。本发明通过一步反应得到产物,操作简单,产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氟吡菌酰胺中间体 2-[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腈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氟吡菌酰胺(fluopyram)化学名为N-{2-[3-氯-5-(三氟甲基)吡啶 -2-基]乙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是由拜耳公司开发的一种含有吡啶结构的苯甲酰胺类杀菌剂,已被广泛用于蔬果真菌病原体的杀灭。本品作用于真菌病原体普遍存在的琥珀酸脱氢酶(SDH),通过阻碍三羧酸循环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发挥广谱真菌杀灭作用。
2-[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腈是合成制备氟嘧菌酯的重要中间体,已报道的该中间体的主要合成方法,都是以3,5-二羟基-4- 氟嘧啶作为原料经过经过至少两步反应才能得到,总收率只有80%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吡菌酰胺中间体2-[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腈的合成方法,得到较高的产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氟吡菌酰胺中间体2-[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腈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通过取代反应得到2-[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腈。
取代反应的过程为:
1)先将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乙腈、碱和催化剂混合,然后在保护气和加压条件下,110~130℃反应10~16h结束;
2)将体系冷却后过滤除去固体,然后浓缩回收部分乙腈,待体系体积减少一半以上后,将体系倒入水中,然后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固体产物即为2-[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腈。
步骤1)中,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乙腈、碱和催化剂的用量比为1mmol:(10~15)ml:(1.2~1.4)mmol:(2~4)mg。
步骤1)中,所述碱为甲醇钠或乙醇钠。
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混合催化剂,是由有机钯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匀后,在210~230℃下活化2~4h制得;有机钯和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1:(20~25);有机钯为四(三苯基膦)钯或双[1,2- 双(二苯基膦)乙烷]钯。
步骤1)中,加压至2.5-3.0兆帕。
步骤1)中,保护气为氩气或氮气。
本发明的可能原理是,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和乙腈在醇钠的碱性环境中,在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α-碳负离子和氯原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目标产物。
相比于现有文件,本发明的优点有:
1、在反应中,乙腈既是反应物,又是反应溶剂,后处理时还可以回收一部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2、催化剂制作简单,用量少,成本低;
3、反应一步完成,操作简单,后处理方便,产率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济南科海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济南科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12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吡啶取代的酰肼衍生物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一种啶氧菌酯合成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