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步检测食用菌中麦角固醇与维生素D2 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0538.7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8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徐明芳;黎明;沈林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苏运贞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步 检测 食用菌 麦角固醇 维生素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检测食用菌中麦角固醇与维生素D2的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超声皂化法提取:利用超声皂化法从食用菌样品提取麦角固醇和维生素D2,得到提取液样品;(2)标准液的配制:配制至少三个浓度的麦角固醇和维生素D2混合液作为标准液;(3)测定:将各浓度梯度的标准液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以标准液的色谱峰面积对其相应浓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标准工作曲线;然后在相同条件下将提取液样品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并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工作曲线对照,计算出样品中麦角固醇和维生素D2的含量。本发明的方法具有耗时短,检测限低、适用范围广以及准确的特点,适用于大批量食用菌样品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领域与农产品分析检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步检测食用菌中麦角固醇与维生素D2的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维生素D(Vitamin D,VD)是人类和动物不可或缺的一种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具有调节人体钙和磷代谢。目前,维生素D缺乏是一个普遍性的全球问题,中老年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人群分别占69.2%和24.4%之多。医学研究表明VD缺乏还是罹患癌症、自发性免疫疾病、传染病、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等常见多发疾患的危险因素。
食用菌富含多糖、多酚及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多种医疗保健功能,素有“山珍”之称,已被广泛认知为代替红色肉类的健康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人类最佳的饮食结构是“一荤一素一菇”。研究发现大部分食用菌中维生素含量相对较低,却含有较高的麦角固醇(维生素的合成前体),其中野生食用菌比栽培食用菌维生素D2的含量要高,紫外照射能够显著提高食用菌中维生素D2含量,是食用菌品质质量的标志之一,因此,获得高维生素D食用菌是研究高维生素功能性食品重要原材料的关键,如何提高食用菌食药价值与出口质量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常见检测麦角固醇和维生素D2的方法有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目前文献建立的检测方法多为对单一成分麦角固醇或维生素D2进行检测,由于维生素 D2由植物性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得来,麦角固醇和维生素D2是同分异构体,两者同时存在食用菌或真菌中,不同品种的食用菌或真菌中含量差异较大,从我国现行食用菌有效国家标准33项中发现,其中通用检验、检测标准5项,仅涉及到食用菌灰分、杂质、总糖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的测定,但同步检测麦角固醇和维生素D2未发现国家标准与发明专利,相关研究文献鲜有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同步检测食用菌中麦角固醇与维生素D2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同步检测食用菌中麦角固醇与维生素D2的方法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同步检测食用菌中麦角固醇与 VD2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超声皂化法提取:
将食用菌样品与碱金属溶液混合均匀,再加入有机溶剂进行超声提取,得到粗提液;利用萃取剂对粗提液进行萃取,旋转蒸发溶剂,最后用无水乙醇溶解并过滤,得到提取液样品;
(2)标准液的配制:
将麦角固醇和维生素D2标准品配制成至少三个浓度的麦角固醇和维生素 D2混合液作为标准液;
(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05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