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埋入式竖向埋设设备的安装及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05547.7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3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田元勋;向建;帅永建;沈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G01C9/02;G01C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夏柯双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埋入 竖向 埋设 设备 安装 保护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埋入式竖向埋设设备的安装及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安装及保护装置包括无底盒体和活动上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安装第一级待埋设设备,填埋第一层埋料;将第一级待埋设设备周围的埋料挖开,将所述无底盒体罩在第一级待埋设设备上,盖上所述活动上盖;将绳体牵引至填埋范围以外,并填埋第二层埋料;提拉绳体,提升所述装置至第二层埋料的面层,打开所述活动上盖,在所述无底盒体的容纳空间内完成第二级待埋设设备的安装,安装完成后盖上所述活动上盖。本发明使用的安装及保护装置为全埋入式,始终不高出作业面,土建作业车辆或其他施工机械或重物可在埋入部位的上方随意通行,比如摊铺机可正常摊铺,碾压机具可正常碾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建作业中的安全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埋入式竖向埋设设备的安装及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硕曲河去学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一级支流定曲河最大支流硕曲河干流上,拦河坝坝型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高程2334.2m,最大坝高164.2m,心墙最大高度132m,心墙底部厚1.5m,顶部厚度0.6m。为监测心墙挠曲变形情况,在紧邻心墙下游侧的过度料区布设了3套阵列式位移计SAA。为匹配三套阵列式位移计的安装,施工期采用测斜管及电磁沉降环(沉降磁环)施测,大坝填筑至坝顶高程时,将阵列式位移计安装在测斜孔内。因此,如何做好施工期测斜管管孔的安装及保护是阵列式位移计最终能否顺利入孔的关键。如何使测斜管在紧邻只有0.6m~1.5m厚度的沥青混凝土心墙部位安装并适应心墙部位碾压设备的碾压,也是该项监测施工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堆石坝测斜管的安装及保护是在测斜管安装部位竖立一个直径约1.0 ~1.5m的钢桶,随着堆石料不断填筑,再将保护筒不断提高或接长。但是此种安装及保护方式存在弊端有以下几个方面:
1、钢桶只能竖立在施工区域,施工或碾压等设备需绕行。
2、施工机具一旦对钢桶产生碰撞,恢复难度较大。
3、施工期数据采集时,数据采集人员需爬上钢桶在钢桶顶端施测,安全风险大、所采集数据质量无保障。
4、无法适应心墙坝心墙部位测斜管的安装(因为心墙摊铺机及碾压机具必须要在该区域通行)。
5、如果钢桶是采用接长方式,那么安装后的测斜管就是在由钢桶保护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坝体变形不能良好的传递至测斜管,容易导致测斜数据失真,同时外力对管孔的碰撞及异物落入孔内产生卡孔等事件时有发生。
目前的公开文献中也有涉及监测设备的安装和保护相关内容,比如申请号为201310112312.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测量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可伸缩沉降、测斜管及其安装方法,该方案是对沉降管结构的改良,其目的是在土体发生较大位移变形时保证沉降管、测斜管随着土体的变形而变形,从而减少沉降管或测斜管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力,降低卡管或折断的可能性。并未提及如何进行沉降管、测斜管的分段接长施工过程中的保护,不能在接长施工过程中对埋设的设备提供保护。
又如申请号为201610500865.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管类监测设备的辅助安装装置及管类监测设备安装方法。该方案是一种将管类的监测设备安装在已经成孔的安装孔内部,且可逐段一次性安装完成。并未提及测斜管的分段接长及在土体填筑过程中对管线的保护,更不涉及从土坝开始填筑直至坝体填筑到顶这整个施工时段的测斜管管口保护。
再如申请号为201710041392.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钢板桩测斜管安装保护装置,该装置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完全包裹测斜管保证其不受损坏,施工结束后还可抽出保护罩进行二次利用,为解决柔性围护结构测斜管安装易损坏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该装置虽然提及了测斜管的保护,但未提及测斜管的接长和沉降磁环的安装,而且其必须依附于钢板桩才可使用,不能独立使用,作业面是在插打完钢板桩后的地面施工,非填筑土体施工,测斜管安装深度受限,不能填筑土体同步提拉上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55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连续性倒塌设计的基坑计算方法
- 下一篇:建筑深基坑智能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