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埋入式竖向埋设设备的安装及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05547.7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3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田元勋;向建;帅永建;沈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G01C9/02;G01C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夏柯双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埋入 竖向 埋设 设备 安装 保护装置 使用方法 | ||
1.一种全埋入式竖向埋设设备的安装及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及保护装置包括无底盒体(1)和活动上盖(2),所述无底盒体(1)内设容纳空间,所述活动上盖(2)与所述无底盒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无底盒体(1)的周围设有挂耳(3),所述挂耳(3)上连接有绳体;
所述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安装第一级待埋设设备,填埋第一层埋料;
S2、将第一级待埋设设备周围的埋料挖开,将所述无底盒体(1)罩在第一级待埋设设备上,使第一级待埋设设备置于所述无底盒体(1)的容纳空间内,盖上所述活动上盖(2),并回填所述无底盒体(1)周边的埋料,保持所述无底盒体(1)始终不高出作业面;
S3、将绳体牵引至填埋范围以外,并填埋第二层埋料;
S4、提拉绳体,提升所述无底盒体(1)和所述活动上盖(2)至第二层埋料的面层,打开所述活动上盖(2),在所述无底盒体(1)的容纳空间内完成第二级待埋设设备的安装,安装完成后盖上所述活动上盖(2);
S5、将绳体牵引至填埋范围以外,并填埋第三层埋料;
S6、提拉绳体,提升所述无底盒体(1)和所述活动上盖(2)至第三层埋料的面层,打开所述活动上盖(2),在所述无底盒体(1)的容纳空间内完成第三级待埋设设备的安装,安装完成后盖上所述活动上盖(2);
S7、循环步骤S5~S6,全埋入式完成待埋设设备的安装及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绳体包括吊绳(5)和牵引软绳(6),所述吊绳(5)的两端通过绳扣连接在挂耳(3)上,所述吊绳(5)中间挂点部位连接牵引软绳(6);
步骤S3中,将牵引软绳(6)牵引至填埋范围以外,并填埋第二层埋料,吊绳(5)被填埋在第二层埋料之内;
步骤S4中,牵引牵引软绳(6),以将吊绳(5)的中间挂点部位从第二层埋料中拉出,通过吊绳(5)提升所述无底盒体(1)和所述活动上盖(2)至第二层埋料的面层;
步骤S5中,将牵引软绳(6)牵引至填埋范围以外,并填埋第三层埋料,吊绳(5)被填埋在第三层埋料之内;
步骤S6中,牵引牵引软绳(6),以将吊绳(5)的中间挂点部位从第三层埋料中拉出,通过吊绳(5)提升所述无底盒体(1)和所述活动上盖(2)至第三层埋料的面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埋设设备为测斜管和沉降磁环,所述的埋料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用过渡料,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土建工作目标地的心墙位置,在紧邻心墙区域确定安装测斜管的具体位置,安装第一级测斜管和沉降磁环,盖上第一级测斜管的孔口保护盖帽后摊铺第一层过渡料;
S2、待第一层过渡料摊铺碾压完成后,人工将第一级测斜管周围的过渡料挖开,将所述无底盒体(1)罩在第一级测斜管上,使第一级测斜管的管口段置于所述无底盒体(1)的容纳空间内,盖上所述活动上盖(2),回填周边过渡料并人工夯实;
S3、将绳体牵引至摊铺范围以外,并摊铺第二层过渡料;
S4、提拉绳体,提升所述无底盒体(1)和所述活动上盖(2)至第二层过渡料的面层,打开所述活动上盖(2),在所述无底盒体(1)的容纳空间内完成第二级测斜管的安装,实现测斜管的接长,并在磁环设计高程安装沉降磁环,安装完成后盖上所述活动上盖(2);
S5、将绳体牵引至摊铺范围以外,并摊铺第三层过渡料;
S6、提拉绳体,提升所述无底盒体(1)和所述活动上盖(2)至第三层过渡料的面层,打开所述活动上盖(2),在所述无底盒体(1)的容纳空间内完成第三级测斜管的安装,实现测斜管的接长,并在磁环设计高程安装沉降磁环,安装完成后盖上所述活动上盖(2);
S7、循环步骤S5~S6,完成测斜管的分段接长施工的安装及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554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连续性倒塌设计的基坑计算方法
- 下一篇:建筑深基坑智能监测系统